2025年1月,也门胡塞武装遭遇美英以三国联合军事打击。1月10日凌晨开始,美英以三国对胡塞武装控制区域展开大规模空中打击行动。战机群对萨那地区实施精准打击,重点目标包括军事指挥中心、通信设施以及军事物资储存点。
此次空袭行动高度针对性,主要瞄准胡塞武装的军事指挥系统和战略打击能力。空袭造成胡塞武装多处军事设施受损,包括位于山区的地下军事基地和沿海地区的导弹发射设施。也门多地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包括电力系统、供水系统和港口设施等关键基础设施。
空袭行动持续近48小时,联军采用波次进攻方式,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对预定目标实施打击。空袭规模和强度为近年来也门战争中罕见。
也门多地断电断水,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受到影响。此次军事行动可能加剧也门人道主义危机,相关方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平民安全。
伊朗在波斯湾沿岸地区部署大规模军事力量,总兵力达11万人。伊朗革命卫队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出动水面舰艇、潜艇和航空兵等多支部队。
伊朗军方通过官方媒体展示多处地下导弹基地的画面,其中包括新建成的导弹发射设施和防空系统。伊朗此举意在展示军事实力,向域外势力释放强硬信号。然而,面对胡塞武装遭受的军事打击,伊朗的实际行动却相对克制。
伊朗虽然在军事上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但并未采取实质性军事行动支援胡塞武装。这种态度反映出伊朗在地区局势中的战略考量,既要维持对盟友的支持,又要避免与美国及其盟友发生直接军事对抗。
伊朗革命卫队虽然在技术和后勤方面为胡塞武装提供支持,但这种支持的程度和范围都受到严格限制。这表明伊朗在地区事务中采取相对谨慎的立场,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胡塞武装在遭受持续空袭后,其军事设施和指挥系统遭受重创。胡塞武装原本部署在红海沿岸的反舰导弹系统和雷达站大部分已经瘫痪,其防空系统也出现严重损失。
胡塞武装此前宣称的“抵抗阵线”盟友,包括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民兵组织等,均未对其提供实质性军事支援。自1月10日空袭开始后,这些组织仅在媒体上表达声援,但并未采取任何实际军事行动。
美军对红海航线的管控已经对也门经济造成严重打击。自2024年12月以来,荷台达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下降85%,石油出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90%。由于石油出口中断,也门外汇储备已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仅能维持一个月的基本物资进口。
目前也门约2300万人口中,有超过180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由于港口设施遭到破坏,国际援助物资运输渠道受阻,导致援助成本上升约40%。若局势持续恶化,也门可能面临近年来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红海航线封锁影响也门本土经济,还导致全球能源运输成本上涨。经由红海航线的油轮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7%,航运保险费用上涨超过200%。多家国际航运公司选择绕道好望角,这使得从波斯湾到欧洲的航程延长约40%。
胡塞武装在遭受打击后,其位于萨那和荷台达的主要军事基地活动频率降低约70%。胡塞武装在过去一周内发射的导弹数量较此前下降约80%,这表明其战争潜力正在快速消耗。
随着国际社会加大制裁力度,胡塞武装的战争持续能力面临严峻考验。胡塞武装内部已经出现不同声音,部分成员主张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胡塞武装在缺乏有效外部支援的情况下,其军事行动能力可能进一步弱化。若无法获得实质性援助,胡塞武装可能被迫调整其军事战略,转向更为有限的军事行动模式。也门国内民众对持续战争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这也给胡塞武装带来额外的政治压力。
在缺乏有力外部支援的情况下,单一武装组织难以持续对抗多国联军的军事打击。这一局势发展可能促使相关各方重新评估其地区战略,为政治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