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吐鲁番市高昌区老城西路,新疆鼎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曾新朝把检测机器人放入一处管道检查井里。小机器人麻溜地钻进管道后,站在路面上的曾新朝通过平板电脑上的视频,清楚地看到了管道内部的情景。
很快,小机器人完成了242米管道的“巡视”后返回井口。“只用了两天时间,这段地下管道修复就完成了。经检测,紫外光固化的玻璃纤维树脂管道很光滑,也很坚固。”曾新朝说,接下来只要导出视频,检测报告就能自动生成。
在短短1个月施工时间里,曾新朝和同事们运用公司非开挖“绝技”,完成了高昌区城区16个路段的地下排水管道修复,修复管道总长达1.2万多米。
“我们的紫外光固化内衬修复技术效率高,无需开挖道路,一段几十米的地下管道五、六个小时就能修复完成。要是晚上施工,市民们基本无感。修复后的管道,继续使用50年没问题。”作为该公司高昌区中心城区重要点位排水防涝防护设施建设项目负责人,王韬对公司非开挖管道修复施工技术很是自豪。
又快又好地修复地下管道,不需“大张旗鼓”开挖路面、破坏原有市政设施,还不打扰市民正常生活,几乎不影响城市交通运行,鼎立环境科技公司这种非开挖绿色环保新技术到底是怎样的绝技?
“我们的技术就是让城市地下管网运维告别‘马路拉链’。”王韬介绍,技术人员先利用管道检测机器人对管道实施内检测,然后利用高压清洗车或用多种工具及清障机器人等,对管道进行清淤、清障处理。恢复原管道内部空间后,将玻璃纤维树脂软管拉入管道,充气、撑开、保压,使其紧贴管壁,这时在管道内部不停巡回用紫外光照射,使软管固化形成内衬管道。固化后的内衬管道,耐酸、耐碱、耐腐蚀,还抗冲刷,力学性能优异,可完全独立承压,不仅能提高过流效率,还能延长管道使用寿命50年以上。
近些年,鼎立环境科技公司不断完善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不仅引进管道机器人检测、智能化清淤清障等数十项新技术,还大量应用了公司自研的紫外光固化玻璃纤维树脂软管材料、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管等新材料、新工艺。作为目前疆内少有的非开挖管道建设修复公司,凭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已跻身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国家正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地下管网改造,公司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工艺以诸多优势,正在成为疆内排水管道修复改造主流技术。”该公司工程部总监李新科自信地说,自2015年起,公司非开挖技术陆续在全疆2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修复地下管道总长度超过300公里。去年公司完成非开挖修复管道60公里,今年有望超过80公里。(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