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素有“东方佛国”之称,佛教文化浓厚源长,从晋代起,各种寺院就星罗棋布,晨钟暮鼓传遍城池内外,而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能工巧匠,更是在这些名川寺庙之中留下了诸多墨宝和造像。过年期间,我在杭州笕桥还发现并打卡了一座福济寺,其根源甚至可以追溯至西晋初年,如果属实,那么距今足足有1700多年,貌似比灵隐寺、法华寺还早。





不过大部分资料都显示:“‌杭州福济寺始建于五代,毁于元末,后在明洪武初年由高僧释德祥重建‌……”相信这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就算如此,谦逊点说,它也已经是座不折不扣的千年古刹。又据复建碑文记载,福济寺曾毁于日侵华之际,现寺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复建。





很难想象哦,这座福济寺在香火最旺盛的时候,曾拥有300余名僧侣和数百间房屋,规模和编制可谓真不小。而杭州笕桥这块区域,在我印象里始终只能算是杭州的边角旮旯,是城东最偏僻的地方,能吸引方圆百里的香客前来朝拜,肯定有其灵验或受老百姓推崇的一面。





因为正值春节,我在寺里参观的时候,一侧的通道已经被自觉过来帮忙的村民堵住,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拆封和安装电子蜡烛。大概是出于安全考虑的行业规定吧,现在确实有很多寺庙都不允许用明火,烧香也仅限于户外,看到他们其乐融融地边聊天边干活,我自然是不好意思再去打扰的。



听说寺内庭柱上刻有“净瓶水滴滴滴出清平世界;白鹦鹉叫叫叫来国泰民安”等楹联,墙上有宋理宗御书的“无量寿佛阁”匾额。本想仔细找一找看一看,结果被几位来回穿梭的沙弥和尚吸引注意力,不知不觉就分了神。





或许福济寺的辉煌已经不再,但寺庙里各个殿宇仍然一丝不苟地“分工明确”,无论建筑还是佛龛,外观庄严肃穆依旧,香火也依然旺盛。







其中最让我驻足流连的还是这间“五观堂”,一度犹豫了五秒钟:“是不是可以进去祭一下自己的五脏庙。”当然,最后还是因为怕生,埋下了这个念头。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寺内含庙”大概是笕桥一带的特色(比如我前面走访的磁石古社也是如此),在福济寺一侧,有座貌似简陋的抱风庙静静伫立,据相关碑文记述,抱风氏乃橫塘镇之先祖,因迟到治水而被大禹所诛,后人为纪念先祖而建抱风庙。在当地,至今还有着“先有抱风庙之根基,方有福济寺之巍峨”的说法。





进福济寺无需门票,我来的时候遇见不少大人小孩在一路之隔的门前广场上玩耍,目测环境都刚被整治修缮过,所以陈色较新,而池水清澈见底,大概还没来得及放生乌龟和鱼下去,因此略显单调。



关于交通:它的具体地址是“杭州市上城区同协路52号附近”,自驾前往为佳,最近的车站是“俞家兜”,乘坐304路 ; 335路 ; 335路大站快线公交车可达,下车后需走430多米;其次为“横塘站”,乘坐81路 ; 94路 ; 285路 ; 345路 ; 398路公交车可达,下车后需走510多米。至于传说中的地铁,从“笕桥老街”站走过来得800多米,其实是有点远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