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正月初三,巫山县平河乡樟坪村家家户户都还沉浸在热闹的过年氛围中。一大早,45岁的村医李行燕和女儿李惠芸一起,早早来到村卫生室,搞卫生、整理药品,进行室内消杀。春节期间,外出回村人员增多,他们要做好分级分类救治患者、重点群体健康服务、日常诊疗等工作。
由于现在正值寒冬腊月,一些有基础疾病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让李行燕牵挂在心。学中医专业读大一的女儿李惠芸也放假在家,李行燕就带着她一起入户随访,让她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为了保证村民春节期间看病、取药方便,我们准备了半个月的日常用药。”
李行燕边整理边介绍着他的“新装备”——全科医生助诊包,包里配有多套便携式医疗检测设备,可将尿检、心电图等各项检查结果实时上传至上级医院。同时,还有一个用了几十年的“老物件”木质药箱,里面装着药品。这“一新一老”两样东西,是走村入户随访、就诊的必备品。
上午10时许,李行燕开车来到樟坪村4组李中华家。1个月前,李中华80多岁的母亲发烧、咳嗽找李行燕医治,好了没几天,在外面晒太阳时受凉,又发低烧。
老人患有糖尿病,而李中华也患有肺气肿,需要李行燕随时关注到他们的健康状况。于是,李行燕每隔一周就要上门为他们做一次基础的身体检查。
做心电图、测血糖血压、查看他们服用的药物。检查中,李行燕不停地叮嘱要注意天气变化,按时用药。李中华两代人患病,得到李行燕一家三代人的守护,让他十分感激。
“原来我们的村医是他的父亲。现在李行燕接了他父亲的班。每一次我们有个三病两痛,只要一打电话他都是随叫随到。现在,他女儿也在学医。一家三代都当医生是不容易的,我很感谢有他们这样一群人。”李中华表示。
据悉,樟坪村有565户村民,留在村里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以前,村医是李行燕的父亲李丛杰,服务了乡亲们一辈子,家家户户都认识他。2018年1月的一天,62岁的李丛杰上门随访村民途中由于天黑、山路崎岖,摔倒导致骨折。
也就是在那年,李行燕放弃每月收入近万元的工作,辞职回家一边照顾父母,一边跟随父亲身边学习。第二年,李行燕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父亲李丛杰手里接过了“接力棒”。
“当时我还很纠结,每个月工资近万元,品质工程师前景也不错,真的要回村里当村医吗?如今看到,也还不错。”
这些年,每天背包、药箱不离身的李丛杰、李行燕,在乡亲们眼里就是他们生命的“保护神”,而在孙女李惠芸眼中,他们则是最值得自己尊敬和学习的人。
“我是在村卫生室长大的,看到爷爷、父亲从来都是热情待人,尽力而为,村民对他们也很尊敬,我从小就觉得医生特别了不起。” 李惠芸说道。
正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2005年出生的李惠芸,也感受到了乡亲们对爷爷和父亲发自内心的感恩和尊重。她立志要做一名像爷爷、父亲那样的乡村医生。
去年,她考上了重庆中医药学院的中医专业,矢志医学领域,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见父亲对村民们的问诊检查,感受到了他的坚持,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学医的信心和为大家服务的想法。现在,我要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毕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回到家乡与爷爷、父亲一起,守护老百姓的健康。”李惠芸表示。
无论是药箱还是助诊包,在肩上,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行燕从父亲手中接过来,他也希望女儿从他手中接过去,“希望她在大学期间这五年,把专业知识学好,以后出身社会,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李行燕说,希望医生这个职业能够在李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医者仁心的精神发扬光大。
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通讯员 曾露 肖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