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第二款国产五代机,歼-35系列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或即将迎来产能铺开和上升期,同时满足来自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的需求。虽然其在体量方面,比国产重型第五代战斗机歼-20要低一个量级,前者乃是中型战斗机。但在机载弹药携带量方面,歼-35系列的真实能力恐怕同样不可小觑。
国产歼-35系列隐身战机
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对“航空航天医学高峰论坛2024”的报道画面中,一架可谓是“满载弹药”的歼-35战斗机出现在了论坛背景板上。之所以说是“满载弹药”,是因其选择了与美国F-35系列隐身战机常用的“野兽模式”相似的挂载模式,即不惜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外形隐身效果的方式,也要在翼下挂载弹药,从而追求更多的携弹量。
央视报道画面中出现的“野兽模式”歼-35
从展板中可以确定,“野兽模式”下的歼-35至少可在两侧主翼下方各增加3个外挂点,总数量为6个。以弹药外形来推测,最接近机身两侧的翼根重挂点上,分别为2枚疑似“鹰击-83”的空射型反舰巡航导弹。“鹰击-83”反舰导弹外侧,则可能是2枚超视距空空导弹。而在接近翼尖的轻挂点上,应该是2枚近距格斗空空导弹。
展现飞行能力的歼-35A
考虑到歼-35还拥有机腹弹舱,被认为可容纳4~6枚超视距空空导弹或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抑或是数枚对面攻击弹药。基本上,在这一“内部挂载+外部挂载”的综合模式下,歼-35将得以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多用途”特性,在发射完毕对面攻击弹药后,还有较为充裕的火力投入对空作战,实现一个飞行架次内的多任务执行和多目标打击。
“野兽模式”下的美军F-35隐身战机
说到这里,大概会有人提出质疑:追求雷达隐形效果的隐身战机,理应以最为理想的“干净外形”状态升空作战,外挂弹药必将破坏隐形效果。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用非隐身机执行相关任务,而是让飞行成本更高的隐身战机以外挂弹药的方式作战呢?此举的效费比不是很低吗?
F-22也能外挂弹药
诚然,仅从装备运用效费比的角度来说,让隐身战机外挂弹药去执行本可由非隐身机完成的任务,确实有些划不来。但请注意,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下、尤其是突然出现了一个重要程度和时敏性都很高的目标时,若此时你的手中恰好没有可以立即执行打击任务的非隐身机,如可用的非隐身机都在不同空域执行着各自的任务,那你是会为了避免低效费比而放过这个目标,还是宁可忍受低效费比的代价,也要派出可升空作战的隐身机去完成任务呢?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果断地选择后者。
必要之时歼-20也许外挂装备
也就是说,对于隐身战机来说,破坏雷达隐形效果的“野兽模式”挂弹状态,是“可以不用或少用,但绝不能没有”的一项能力。莫说是歼-35或F-35,即便是高度注重隐形效果的歼-20和F-22,在必要之时也会不惜外挂弹药等装备去作战的,绝不是什么落后的体现。“载弹量翻一番”,对于歼-35等隐身战机,还是有着不小的实战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