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千岛

千岛说:

母亲总在黎明前醒来,

将玉米馃烙成太阳的色彩,

孩提时代的餐桌依然静候着,

我在年味中捕捞时光。

1月23日 星期四 晴 北京5℃ → 杭州22℃

凌晨四点二十分,手机闹铃震动划破黑暗。套上呢大衣时,袖口凝结的寒气让我忆起南方老家冬天晚上入睡时被窝里的冷。十三号线头班地铁像银色巨鲸游过隧道,零星乘客蜷在冰凉的座椅上打盹,我的拉杆箱轮子与铁轨轰鸣合奏着归乡序曲。

大兴机场B1层的稻香村糕点还带着柜台余温,油纸包裹着的京八件外溢着香甜味——这是给太外甥的新年礼。飞机舷窗外,云层从北方的铅灰渐变到江南的鱼肚白,恍惚看见姐姐在厨房颠勺的身影,冬笋肉片的清香似乎已漫过一万米高空。

中午十二点二十分,外甥新居的餐桌上,清蒸桂鱼的眼珠还凝着热汽。姐姐的围裙沾着酱汁,她对我轻言:"慢点吃,高铁赶得上的。" 我扒着饭看腕表倒计时,红萝卜丝卡在牙缝里,我寻味到了被按了快进键的春节。

高铁站出口,母亲裹紧褪色黄羽绒服欢喜期盼。公路上车窗外似有春风荡漾,她絮叨着握拢我的手指:"北京冷吧?你爸早削红了一个大红苹果在家等你......" 絮语渐渐幻化作那久违的鼾声,父亲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旧藤椅发出四十年前熟悉的吱呀。

小店过年打烊前的最后一碗炒米粉在铁锅里为我跳着油星舞,母亲舀着芝麻汤圆突然说:"你爸今早在整理家族老人的生卒年份。" 晚饭后和父亲散步江边时遇见表姐,她硬塞来的玉米馃还带着灶膛的温度,竹篮细缝里漏下亲情关爱的目光。

夜晚八点二十分,菜鸟驿站我闲置的电脑坠着北漂的尘埃到了,签收单上快递小哥写下的楼房号墨迹未干。月光洒进泡着年糕的水桶,母亲仔细擦拭我行李箱的轱辘印——所有的舟车劳顿,终究沉淀成母亲细细铺好的那一床梦乡。

1月24日 星期五 晴 16℃

晨光初现时,生物钟在六点二十分准时唤醒我昨夜安坦的身体。知道母亲有两度起夜,她窸窣的走动为的是不惊扰我的睡梦。母亲将别人送来的甘蔗倚在楼下杂货间的墙角,灶间的桂圆红枣蛋花汤氤氲着早餐的甜香,成为年关忙碌日的第一份温暖。

采购年货的路线早已熟稔于心。老广场市集满载而归,三十二罐临安山核桃仁与十六袋诸暨香榧,还有老农一早从田间地头采摘的老家特色蔬菜将跨越千山万水,带着年味奔赴贵阳、北京亲友的餐桌。

午饭过点了,简单却是美妙享用过玉米馃与肉粽子后,冬日暖阳催人入眠。一觉睡到傍晚五点,醒来时父亲在客厅看当日的《钱江晚报》。厨房里母亲在忙碌着晚餐,我助力炒了一个父亲酷爱的芹菜豆腐。发现冰箱里存放时日很久不忍丢弃的一大包馅料,我决绝放到垃圾桶,母亲笑了。

夕阳西下的江畔,母亲因腿部胀痛放缓了脚步,就近药店我买来藏红花油为她揉搓。母亲坐在图书馆的沙发上舒展着四肢,我翻开《我正在云南》的书页,洪峰笔下的西南秘境与窗外霓虹夜景构成奇妙互文,母亲突然轻声说:"给妈挑本看得进去的书吧!"

归家路上特意绕道母亲每天都光顾的牛奶店,五百毫升优倍鲜奶的醇厚让经济下行年景的稍许躁动暂时安稳。京东快递送来昨晚下单的高压锅、暖水壶、微波炉在门厅静默,我拆开包装时迎面扑来辞旧迎新的氛围。

1月25日 星期六 小雨 13℃

破晓时分,卫生间的门缝漏出母亲刻意压低的拍打腿脚声,她连晨练都带着怕惊扰游子的谨慎。豆浆机在橱柜深处尘封多年,重启时竟涌出我上一次离家时的那日晨光——那些被研磨成浆的岁月残片,在新瓷碗里泛起记忆的沫。

沿着湿漉漉的滨江大道完成最后的年货采买。银行ATM吞吐钞票的机械声里,家族老少捧着压岁包的笑容绽放在我脸上。暮雨中的市府广场,母亲的歌声与喷泉水柱在雨丝里绕缠,我打开手机镜头跟随她的身影录下两首歌《你只在乎你》《真心真意过一生》。

深夜剪辑视频素材时,卧室传来母亲疲惫的鼾声。她临睡前那些关于人际往事的碎语,在静谧的夜色中渐渐低伏成生活本来的常态。我知道,母亲全身心重视的这个年,之所以在衣食住行上有着年老力不从心却竭尽蛮荒之力的准备,都是害怕团圆的期限太快走到句点

「百年孤独」第466篇原创作品

©伊村国际传媒出品,转载须授权

千岛,自由撰稿,混迹出版,专注于纪实文学创作领域

文艺连萌 ·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