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春节前后,有鉴于基辛格几次访华,中美双方敲定,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春节前后访华。
当时,中国正在为此事紧张忙碌,却不防美国当时媒体上突然声称,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罕见的凶杀案,一个年轻的女性被害后分尸13块仍在黄浦江边。
因为尼克松即将访华,因此美国媒体报纸在末尾委婉提出,希望尼克松能够推迟访华或者不要去上海,因为“上海的治安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消息传回国内后,引起了周总理的高度重视。
那时周总理尚在病痛中,闻听消息后吃了一惊,事关中美关系的推动,令总理也不敢大意,很快有关案件的情况和美国媒体报道的消息就摆在总理的办公桌上。
周总理看后,立即指示公安部,要求公安部敦促上海尽快破案。
那么,当时的上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一
1972年1月3日上午8时,上海市川沙县杨思公社王家村生产队一群女社员正在收割试验田里的卷心菜,这批卷心菜是当时上海农业科学院新培育的“耐寒甘蓝”。
突然,有个女社员注意到,一个种在地里的卷心菜有些奇怪,这个卷心菜的外面的叶子牢牢地包裹着菜心,走近了一看才发现,原来这棵菜外面用细麻线紧紧地捆着。
当时,这名女社员连忙招呼附近的几个人一起去看,众人还在猜测,或许这棵菜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她们把麻线用刀割开,结果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菜,而是被菜叶包裹着的人头。
“哇”的一声,众人四散逃开,还是负责收割任务的妇女队长喊了一声,众人这才稳定下来。
随后,王家村生产队报了警,川沙县公安局立即派出刑警队赶去封锁了现场,并汇报给了上级。因为案情重大,上海市公安局也很快派出了刑警队、技术人员火速赶往现场。
经过勘查后,警方确定案发现场卷心菜里面包裹着的是一个女性的人头。
应该指出的是,案发时正值特殊年代里,对案件整个侦破工作带去了很大困难,很多原上海市公安局的骨干都不在岗位,而是被下放参加劳动,能留下来并不多。
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副处长的顾向敏是为数不多继续留在岗位上的老刑警,以他的经验不难看出,案发现场虽然被破坏,但此地一定不是案发现场,而是抛尸现场。
根据犯罪心理上讲,案犯抛尸一定是次数越少越好,而现场只发现一颗头,那么说明其他人体组织部分应该也就在附近不远。
果不其然,事后组织民兵打捞附近的河浜,发现了被害人的肢体,经过拼凑确系同一人所有。
上海警方立即根据打捞的遗体验尸,并得出结论:
“年龄在19岁至23岁之间,身高约1.61米,体重约63公斤。死者生前体态丰满,乳房发达,左侧乳头因发育不全呈凹陷状,背脊近腰部位有一直径1.5厘米的天生圆形黑色胎记。直接死因系颈部遭到扼掐而导致的机械性窒息,死亡时间约在发现尸体前的60至65小时,”
不过,对于死者到底是谁,最初尚无头绪。
二
就在上海警方紧锣密鼓的调查时,公安部就把周总理的批示转了过来。
顾向敏在内的上海市公安局简直一个头比两个大,他们也是事后才了解到,这件案子直接影响了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时的美国媒体不仅在报纸上大肆渲染这桩案子,为了报纸销量,他们还捏造了很多无中生有的事儿,令国外对于中国社会治安状况很不放心。
不管怎么说,周总理亲自督办此案,无疑使得该案重视程度被无形中拔高了一个档次。
上海市公安局抽调了大批人力物力协同川沙县公安局组成了专案组,对本案进行专案专办。并要求专案组每天要把调查的情况整理上报总理办公室。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死者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