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凤临阁一座难求。李学林摄

“我们来晚了,人太多,坐不下了。”2月1日晚7时,记者在大同城区鼓楼西街的百年老字号凤临阁,见到了前来用餐的市民杨秀华一家,“小孙女心心念念,想吃这里的烧麦,看来只能改天再来了。”无独有偶,不远处以烧麦为主打菜的龍聚祥也是同样火爆,排队用餐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如今,烧麦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民春节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大同烧麦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大同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受草原游牧饮食影响,以羊肉为馅的烧麦逐渐成为主流。清代时,大同作为商贸重镇,烧麦成为茶馆、酒肆的招牌点心。大同烧麦皮薄如纸,蒸熟之后晶莹剔透,内馅隐约可见。其顶部收口之处捏出24道细褶,如“石榴开花”或“莲花绽放”。凤临阁、龍聚祥等都是当地有名的烧麦饭庄。

走进凤临阁,几乎桌桌都点了百花烧麦,古香古色的装修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大同年味。凤临阁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这里有明代“游龙戏凤”的传说,也有清朝“百花烧麦”的佳话,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百花烧麦是我们大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秀华告诉记者,“随着百花烧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里的一些饭店也研究了很多新的烧麦菜色,比如蟹粉百花烧麦、菜烧麦等,百花烧麦已越来越成为我们拿得出手的一张美食名片了。”

春节期间,古都大同的各处美食打卡点人流熙攘,宴酣之间尽是欢声。一笼笼百花烧麦蒸汽氤氲,带着其独特的历史和传奇,为大同打造出一味专属的团圆味道。

来源:山西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