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 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1.29撞机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对我国低空经济稳健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一、美撞机事故概况

    2025年1月29日晚,一架从美国堪萨斯起飞的民航客机在罗纳德·里根国家机场附近与一架军用直升机相撞,坠入波托马克河。事故中没有幸存者,目前已找到41具遇难者遗体。

    从涉事航空器来看,民航客机为PSA航空公司的庞巴迪CRJ700支线喷气式客机,是美国航空公司的AA5342航班,客机上共载有64人(60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军用直升机为美陆军“黑鹰”直升机,直升机上有3名军人。

    从机场周边空中环境来看,里根国家机场靠近白宫、美国国会大厦、五角大楼及其他军用和民用重要设施,是全美最敏感、空域环境最复杂的机场之一。2019至2021年间,在机场周边48公里范围内,共有88000次直升机飞行,其中包括33000次军用飞行和18000次执法飞行,仅在2024年便发生了至少8宗险些撞机事故。

    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1月30日称,撞机事件中的“黑鹰”直升机执行的是一次“年度夜间评估”任务。据相关媒体报道分析,直升机机组所属的美国陆军第12航空营有一项独特任务,即在美国政府遭遇灾难或袭击等事件时,迅速将美国最高级官员撤离至安全地点。“政府连续性”计划是美国国防部最高机密之一,包括谁将撤离、如何撤离以及撤离到哪里。

    二、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上述事故的原因可分为人为、设备和技术、空域管理与协调、违章和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原因。

    (一)现场人为操作调度失误

    首先是飞行员操作失误。空域和航线规则通常考虑了各种极端情况,但实际运行层面,飞行员可能未严格遵守飞行规则,导致航线冲突。繁忙的机场通常有雷达引导,且从陆空通话记录中看,塔台指挥提醒过飞行员注意避让,但客机或直升机的飞行员均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据了解事发时,民航客机正在进近着陆,飞行员大部分精力集中对正机场跑道接地点调整飞机状态,而撞机前30秒,管制员曾询问军用直升机是否看到即将降落的民航客机,直升机回应已看到(当时周围有其它飞机刚好起飞经过直升机,且灯光明亮)。在夜间飞行,飞行员在复杂空域中可能误判对方航空器的位置或速度。此次事件,民航客机下视角较小,未能发现军用直升机,军用直升机错将其它民航客机当成CRJ飞机的可能性较大。

    其次是空中交通管制(ATC)指挥失误。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水平不高,指挥直升机穿越民航客机下滑道是不可被接受的,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航线冲突,应下达果断有效指令避让,不能仅仅加强空中观察。据机场与民航客机的通联记录,塔台管制员在客机即将降落前几分钟,询问飞机能否降落较短的33号跑道,民航客机回应可以,管制员便指示客机飞向33号跑道。撞机前几秒,管制员还在呼叫直升机从民航客机CRJ后面通过。此次撞机应为“直升机侵入民航客机下滑道”事故,是不可接受的低级失误。

    (二)设备故障问题

    一是防撞系统失效。客机通常配备TCAS(空中交通防撞系统),直升机也应配备类似设备。如果客机的TCAS系统正常工作,可能会提前发出警告,帮助飞行员避免碰撞。据分析,“黑鹰”直升机可能没有打开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导致防撞系统工作失效。二是导航设备故障问题。导航系统故障可能导致航空器偏离预定航线,造成航空器危险接近。

    (三)空域管理与协调问题

    一是空域规划与航线设计不合理。空域规则与航线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民航和军用航空器的航线交叉。二是空域协调不力,缺乏对应的管制措施。

    (四)规章执行问题

    首先是违规操作。航空器可能未按规定高度、速度或航线飞行。其次是空域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相关部门可能未能有效监督飞行安全,特别是在军民空域交叉区域。此次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我军每年均定期组织防撞工作检查,军民航管制单位以“人防”和“技防”为抓手,开展相关工作。

    三、对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启示

    我国低空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低空经济逐渐成为新增长点,从初步探索到快速培育,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有望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城市场景下的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将成为发展重点,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链日益完善。然而当前面临的主要痛点问题就是空域的有效规划、管控和安全使用,即就是要“飞得起来”且“飞得安全”。

    低空经济包含3000米以下飞行活动的军民航及通用航空、300米以下的超低有人和无人航空器系列活动及相关的经济活动。据媒体报道,2024年被广泛认为是低空经济的元年,而2025年会真正成为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元年”。此次美国撞击事故,启示我们在低空经济起步阶段,在技术实施层面要做好如下三项工作。首先要进行空域普查,摸清空域使用家底,理清军航、民航及特殊区域空域使用情况,编制区域航空图,有条件的地区可试点直接建立区域实景三维航空图。


    图1 区域目视飞行航图示例

    (资料来源: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2 区域实景三维航空图示例

    (资料来源: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次是开展军民协同空域规划和空地一体化资源评估规划。优化空域设计,特别是在军民空域交叉区域,空域规划时既要充分考虑到军方国防需要,又要兼顾民航、通航及气象、地形地貌地面交通设施等情况;要签署军民地三方协同协议以确保在安全区域能够飞得起来。


    图3 空域使用情况分析图示例

    (资料来源: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4 区域航空图示例

    (资料来源: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是加大现代研发和集成试点应用。建立空域管控服务数字孪生平台,提升通信技术设备、卫星导航系统和管控监测数字系统建设。确保航空器配备可靠的防撞系统和通信设备,建立空域管控服务数字孪生平台,让航空器有权实时掌握周边飞行物的飞行状态和预计轨道。

    在政府管控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层面,要成立专门机构,多措并举确保飞行安全。包括:加强专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飞行员和管制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军民航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避免航线冲突;政府专门管理部门牵头应尽快制定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管理监督的执法机构,加强对飞行安全法规执行落实,确保系列规章严格执行。

    综上所述,此次美1.29撞机事故对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此次事故不仅暴露了航空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也凸显了加强空域管理、提升航空技术可靠性和完善低空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对我国而言,一是将社会经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到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低空飞行安全冗余换取低空经济发展空间,最大限度降低低空飞行风险。二是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平战一体”的低空飞行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到每一次飞行和事故应对中。三是打造军地民“一网统管”飞行数据共享机制,将搭建低空安全信息融合平台作为首要任务,将民航和地方低空飞行信息实时共享给监管单位,在脱敏前提下实现航空器身份、轨迹的跨域实时同步,消除低空飞行“信息孤岛”。同时,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障我国低空经济的稳健安全高质量发展。

    本文第一作者简介:

    张向前,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AOPA常务理事,中国AOPA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干事,低空经济智库专家;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张向前 段佳怡(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聂荣建(慧通低空导航(浙江)有限公司)



声 明:原创文章,欢迎联系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源飞行邦;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平台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