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十大元帅里的贺龙元帅,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经典的叼烟斗形象,还有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豪情万丈故事。

在贺龙一生中,他作出了好几次重要抉择,这些决定深刻的影响了红军的走向。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带领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三大方面军全面会师,长征胜利。

但是在新的形势之下,红军也马上面对一个新问题,即——部队会师了,接下来该怎么指挥,谁指挥呢?

为此,中央决定让周恩来去见贺龙,想听一听他对此事的看法。没想到贺龙的一句话,让毛主席和周恩来放了心。


当时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后,为了集中力量面对敌人的新一轮“围剿”,且三大方面军部队又损失惨重,也就决定了必须统一指挥。

但是张国焘分裂故事在前(其实这也直接导致了红四方面的总指挥徐向前的出局总指挥以及一些红四方面将领的处境尴尬);三大方面军又确实是三个大山头,各自有自己独立的指挥机构,谁领导的问题上一旦处理不善,后果自然不堪设想(一如1937年许世友纠结30余干部,带武器离开红军部队故事)。

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经过综合考虑,还是认为红一方面最能够代表中央,也是干部力量最强的队伍,因此也倾向于红一方面军的司令员彭德怀出任统一指挥。

可是这也就要求安抚好红二方面军,而周恩来与贺龙之间关系深笃,他去当“说客”显然是最合适的。

1936年11月15日,周恩来亲自抵达甘肃洪德河连湾,代表中央欢迎红二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

欢迎仪式结束后,周恩来和贺龙也顺理成章的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去三个方面军相距太远,面对现实,只能各自作战。但现在形势变了,红军应该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团结力量打击敌人,并表示中央倾向于彭老总担任红军总指挥。

而彭老总一旦担任总指挥,也就意味着贺龙、徐向前只能放弃方面军的指挥大权。贺龙自然也听明白了周恩来的意思,随即当场回答说:“愿意服从彭德怀统一指挥。”

这令周恩来十分意外,也十分欣慰。要知道,这可是巨大的权利让步,对人性考验极大;何况之前贺龙从未见过彭德怀本人,对彭德怀也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如此顾全大局,如此拥护中央,怎么会不令周恩来意外。

事实上,单论资历的话,贺龙也要强于彭老总和徐向前。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贺龙乃是军长,总指挥;至于彭老总也只是一名团长,级别上不可同日而语;徐向前则没有参加起义,职务上当时也只是二方面军总部的上尉参谋。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要知道贺龙本人的性格可是性烈如火的。

贺龙的老家是湖南省张家界市,他的祖父考取过武举,贺家世代有习武之风。性格上也非常豪爽仗义,不是斤斤计较之人。但因为家境贫寒,贺龙只读了几年书就被迫辍学,成了苦工,之后他砍过富二代的脚板,跟过马帮,贩过盐、桐油和药材。

辛亥革命后,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决定在石门县等地组织武装。于是也就有了他和叔叔向别人借了两把菜刀,带着20多个农民乘夜色闯入盐局,砍死税警队长,缴获枪支的故事。


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曾谈及此事,鼓励大家:“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我们现在不只有两把菜刀,我们已经有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怕干不起来吗?”

贺龙让权之举充分体现了贺老总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是当之无愧的伟大革命战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