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会先来,似乎意外是不可避免的。
老人们常说,人要害人还能反击,但是天要收人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天灾面前人们似乎是无能为力的。
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很多天灾我们已经有了应对方法,但为何还是避免不了。
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有两次大地震的经历,其中有一次就是76年的唐山大地震。
不少人觉得当时没有很好的应对,导致死伤无数,是因为当时的探测技术不够发达。
大家都觉得后来18年的汶川大地震尚且无法探测到,就更别说比它早42年的唐山大地震了,其实不然。
在唐山大地震之前,其实早有人确定无误的探测出唐山随时会有大地震的,甚至还进行了汇报。
那为何却没能避免呢?中间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为何一个距离唐山110公里的青龙镇却毫发无伤?难道真的是因为青龙镇有青龙坐镇吗?
李四光不死,地震就不会漏报
在我们的探测技术还未那么发达之前,我国对地震的探测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带。
因为该地区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是我国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
所以川渝地区早早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
包括地震台站、测震仪器、强震动观测设施等。甚至为了提高地震应急响应能力,川渝地区还积极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但是有一个人却不走寻常路,也因此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抨击,认为他是哗众取宠,为了名利,拿生命、拿科学开玩笑。
1967年,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地下水观测工作会议上,李四光提到滦县、迁安东西向构造地区可能发生大地震。
而这两个地区正是位属唐山的确,也是后来唐山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当时李四光就建议地震探测不要集中在一个地方,要对这些地方也要有所重视,加快建设。
而且还提出了用测量位移的办法来观测断裂活动情况的详细办法。
可惜当时李四光的话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还引起一堆人的联合反对和质疑,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弄一个川渝的地震研究就够费劲儿了,还要搞唐山,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而且听起来这就像是在地图上随便点了一个地方,毫无科学依据。
更重要的是,那时候唐山等地区刚刚发展起来,又是招商引资的,你现在一说有可能要地震,谁还敢来发展啊。
而且人们一恐慌倒是不用担心地震伤害人性命了,都成空城了,还担心什么。
后来李四光没有在做解释,只是拿出半年时间来和团队进行仔细的推测和研究。
最终拿出了科学依据证明自己的结论,但是并没有起到想象中的效果。
大家都认为李四光是有了结论倒推依据,根本就是不靠谱的循环论。
由此李四光当时的地位一落千丈,遭人唾骂。
最离谱的是有人竟然觉得他是南方人,看不得北方发展好这种说法。
不过李四光并没有放弃,继续侧重于河北京津冀一带的地震研究。
在1969年渤海地震后,李四光再一次指出地震是否可能向天津、北京方向发展值得注意。
提出建立系统检测的远景,可惜李老最终没有实现他的夙愿就撒手人寰了。
后来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无数人才明白李老当时的话,他根本不是为什么争名夺利,他就是为了科学啊。
也许李四光不死,唐山大地震也就不会那么严重。
马希融9小时前预测唐山大震
那时候的马希融还不是被中央首长4次接见的特邀代表,他还只是开滦煤矿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员。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前的几个月内,他就注意到了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他通过持续监测,发现这一异常现象越来越严重。
他就向上级汇报了,为了让上级重视,他还搬出了李四光当年的言论。
不过却被说“李四光死了都没能证明的事儿,你一个破技术员操什么心,干你该干的。”
无奈之下,马希融只能默默的观察着。
等到1976年7月6日,马希融发现地电阻率骤然下降,他意识到不能再等了。
这次他没有向上级汇报,而是冒着被开除的风险,越级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但这一预警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马希融向上级报告地震预警时,遭到了专家的质疑。
专家认为地电阻率的异常波动可能是由电子设备或地下磁场变化引起的,不太可能是地震前兆。
这一番权威专家的言论也不禁让马希融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错了。
等到了7月26日至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
马希融深感不安,他想人命关天的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7月27日18时再次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强震临震预报,指出“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这一次马希融依然不被重视,有专家甚至嘲讽马希融,认为他缺乏系统学习,建议他“多学习”,还给他寄去了很多学习资料。
告诉他大震之前是有小震预警的,让他这个小技术员不要不懂装懂。
马希融离地震9小时前的这道防线并没有防住。
除此之外,还有提出建造唐山系统检测网的杨友宸也在7小时前发出了预警。
他觉得唐山绝对有大震发出,但是他却被派去劳作。这一道防线在此崩塌。
但是幸运又不幸的是,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已经发现地下的蚂蚁了。
觉得马、杨这些人说的对,就汇报了国家地震队,妄图在6小时前阻止这场灾害。
可惜当天国家队确实来了15个人,同意的却是华北地震队梅市蓉的观点。
四川已经为地震弄的很累了,再折腾唐山,还不知是真是假。
靠着北京这么重要的地方,难道大家都停工不干了。
焦虑的众人无比希望是自己判断失误。
却没有想到7月28日,唐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8级大地震,造成了超过24万人的死亡和无数家庭的破碎。
一个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唐山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距离唐山仅115公里的青龙县,却在这场灾难中奇迹般地几乎无人伤亡。
原来是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
当时的村委王春青参加了这次会议,听说了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地震的消息。
他在会议结束后立即赶回青龙县,向县委领导汇报相关情况。
冉广岐在听取王春青的汇报后,意识到地震可能即将发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哪怕是自己被摘了乌纱帽,也不能不把人命当回事儿。
想清楚后冉广岐立刻指示县委立即采取行动。
冉广岐亲自担任防震指挥部主任,成立了防震指挥部,并制定了详细的防震计划。
全县观测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报告情况。
通过不停的广播播报,宣传防震策略,提高群众的防震意识。
同时他还组织民兵值班,搭建防震棚,动员群众搬出危房,准备干粮,医疗卫生部门进入战备状态。
在震前两天,已有60%的群众搬到室外,住在临时建起的防震棚里。
不过在当时一些群众还是颇有怨言,觉得他就是小题大做,浪费大家时间。
尤其是等了两天没有地震后,大家都疲惫了唉声叹气不相信他。
当真的地震发生后,全县47万人中仅7人重伤,168人轻伤,无1人震亡。
大家才知道冉广岐的苦心,对其感恩戴得,视为再生父母。
若不是他对生命的重视,不顾个人的名利,也不会有所谓的青龙奇迹。
这也值得那些领导反思,若不是他们的不重视,可能也不会有那么严重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