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特别是这两年经济下行总体环境如此、行业从业人数延续增长带来的行业内卷下(各行各业莫不如此),律师行有一种观点又再次盛行了起来,那就是纷纷告诫新入行业者,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已经不适合做律师。尤其是自媒体里,这样的文章和视频随处可见。
在这些观点看来,律师行业本来就是一个二八分化的行业,行业里案源及业务收入的分配,都是集中在少数的资源型背景型的“大”律师大律所手中,再加上近几年经济总体下行、行业新人涌入、法律公司无序扩张等因素,大部分的律师是在小部分的行业份额中内卷,所以,资源和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行业新人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可否认,以上的观点很是现实,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在一些相对封闭的三四线城市。也就是人称的熟人社会里,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某些公检法的办案人员,还在秉持着案件处理中,关系比法律重要、运作比规则重要,对行业新人很不友好。
在律师行业内部,历来也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业务做大了不是篡位就是另立门户的传统,一些资深律师仅是将行业新人或是办案律师作为技术性工种,严格限制交际范围,严防接触某些办案环节,除非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
据此,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已经不适合做律师,成了很多从业人员的由衷感叹,也代表了很大程度的行业现实。但是,这样的观点却没有看到,律师行业正在跟传统商业领域面临的一样,诸如实体店正在被电商摩擦,也在给新人孕育而且已经成长出了众多的新兴力量,而且跟资源和背景关系不大。
此前,本号就转发过一则《参考法律公司的“网推”模式,执业一年半的律师,年收入超过七位数》的新人律师的崛起之路,不知道有没有让很多人意识到网络时代,正在给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律师,提供了打破传统的师傅徒弟、不熬个三五七年就没有出头之日的新思路?
如果以上的本人现身说法只是个例的话,近日网络上某地官方统计的“全市律师事务所2024年统计表”,更能说明这样的问题。(这是一张网上公开的统计表,就不显示前半段的各个律所名称了,免得给引来不必要的争议)
在这张“统计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尽管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位的有九个还是传统的大型律所,但排名第十位的律所,仅有8名律师,律师的人均业务收入已经碾压传统靠律师执业人数堆砌业务量的律所。
这张表格近期也引发了律师圈的热议,笔者也都看到了,有些人表示质疑表格的真实性,有些人还在秉持着传统认识质疑也是资源和背景造就,还有人深入挖掘称系另类业务所致......对此,本文不做评价,只想说一点的是,网络时代,传统的律师行业,正在面临着全新的执业局面,也正在孕育着新兴的行业增长点,只是看自己能不能意识到,并且抓住时代风向。
网上,有一篇律师撰写的感受行业新变化的文章,大意是:昨天,我去参观了一家网推律所,感到了耳目一新的震撼。他们请了4位主播网上直播,后面是几十人的售后团队,负责跟当事人沟通。虽然律所只有4名出庭律师,而且接洽的案件标的都不大、收费也不高,但架不住案源范围广、数量多,案件收入相当可观。
针对这样的模式,行政主管机关多次到律所进行监督检查,但律所做的很规范,没有很多人印象中的凡是直播或网推都是靠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的弊端。因为在他们律所,对直播人员、售后人员、律师及辅助人员,都严格规定了规章制度,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还有一位律师撰写的年度工作总结写道:在过去的一年里,深深感到了律师行业的执业不易,很多都不是自己不够认真和努力的原因,而是所处的环境改变造成的。例如,自己的一个顾问单位,几百万的诉讼标的,历经数年的委托自己,虽然官司胜诉了,但至今没有执行到位,顾问单位无奈的对律师表示,来年要么律师大幅度的降低顾问费,要么公司不再聘请法律顾问了。律师由此感触,以往低于多少顾问费不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客户更多的要求是,不见服务效果不付费了。
以上一口气举了四个例子,都是在阐述一个思想,法律虽然是一个传统行业,律师虽然是一个古老行业,但就像春晚机器人已经开始表演二人传的抛手绢一样,如果还在一味的活在师傅带徒弟、按照资源和背景定排血旧有观点中,无疑大概率会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已经受理了空前的案件数量多达4600多万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法律服务市场,为何很多律师还会抱怨业务量不增反减呢?如果真的如此的话,为何众多的法律公司还会纷纷涌入法律服务市场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律师的法律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新旧执业模式的转变,还在坚持着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不适合做律师意识的,正在毫不知情不知变通的情况下,将很多的新增法律业务,拱手让给了具有新思路新手段而不是靠资源和背景的律所、律师,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不变的道理是,世界在不停的变化,时代在不停的变化,自己遇到困境时,就要反思自己的认识,是不是跟不上世界和时代的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