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外卖诗人”王计兵春晚归来话怀化

最是,诗意涌动情深绵长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田

在2025年央视总台蛇年春晚上,那位手握话筒,面带憨厚笑容,为歌手王菲深情报幕的外卖诗人王计兵,聚焦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如今他已悄然回归到他平凡而又充满诗意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年初五,王计兵欣然接受了怀化日报社的独家专访,与记者畅谈了他参加春晚的深切感受、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去年赴怀化参加“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为这座诗意盎然的城市留下15首佳作的难忘经历。


(王计兵在2025总台蛇年春晚现场)

春晚绽放,心潮难平

谈及春晚之旅,王计兵的脸上绽放出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首次站上春晚的舞台,我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从未想过自己作为一名外卖员,也能拥有如此广阔的舞台。仿佛连吹来的风都带着甜味,我生怕自己的衣服不够牢固,心脏随时都会跳出来。”他笑着回忆道。

春晚之后,王计兵迅速成为了全国媒体的焦点人物。面对自己的走红,他理智而清醒。“聚光的时候,光源点刚好就落在我身上,把我照得晶莹剔透,如果把媒体的光环、网友的光环撤下去,我仍然是一粒沙”,谈及未来,他有着清醒而坚定的规划。“写诗,这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辈子都割舍不下。”他认真地说,“我计划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多创作一些反映现实生活、展现劳动者风采的诗歌和散文。我还渴望更多地走出家门,去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将更多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融入我的诗作之中。或许有一天,我真的能创作出一部‘大作’来呢!”


(夜间送外卖闲暇等单时的王计兵)

平凡之路,诗意相伴

王计兵的故事,其实也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缩影。他出身贫寒的农村家庭,初中便辍学踏上了打工之路。从辽宁到新疆,再从山东到江苏,为了生计,王计兵摆过地摊,捡过破烂,做过木工,捞过沙子。最困难时,他和家人住在废弃河道边的棚子里。

可风雨吹不散他对生活的热爱,更无法磨灭他骨子里的诗意。他一边辛勤工作,一边笔耕不辍,用诗歌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49岁,王计兵开始做外卖员。等红灯、电梯的间隙,他用废报纸、烟纸盒、微信语音写诗。6年间,王计兵骑行了15万公里,创作了5000多首诗。他的诗歌作品集《赶时间的人》《低处飞行》《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手持一束光》等,以其真实质朴的语言、真挚深刻的情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赞誉。


(王计兵随手记录灵感)

谈及送外卖这份工作,王计兵更是感慨万千。“送外卖,其实真的挺好的。”他坦言,“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我能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些宝贵的经历,都成为了我创作诗歌的丰富素材。而且,送外卖还能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聆听到更多感人的故事。只要还能跑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写在纸壳上的作品《奔跑的蓝》)

邂逅怀化,诗意涌动

去年,王计兵受邀参加了在怀化溆浦县举办的“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年中国•怀化首届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这是他首次踏上怀化的土地。提起那段难忘的经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怀化啊,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他感慨万分地说,“我对怀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无尽的牵挂,走在屈原曾经走过的路上,感受着那里的深厚文化氛围,我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灵感。”

在怀化的日子里,王计兵的足迹遍布了怀化溆浦、会同、洪江等地。他即兴创作了15首诗歌,描绘了溆浦群峰后退、高铁穿越隧道的壮观景象,有西溆口码头渡船随波荡漾、河水湍急的生动画面,以及雪峰山的巍峨雄伟。除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王计兵还将目光投向了怀化的人民和历史。他创作了对向警予等革命先烈,以及致敬粟裕大将和袁隆平院士的缅怀之作,表达了对他们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王计兵作品《赶时间的人》受到关注)

展望未来,情意绵长

在专访的尾声,王计兵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美好祝愿。“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直笔耕不辍,用诗歌记录生活、传递情感。”他说,“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无穷力量。毕竟,生活不仅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寻。”

“我衷心祝福怀化的朋友们都能过上充满诗意的生活,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相信我们的人生每一步都算数,相信我们的人间会像山峦一样起伏跌宕、精彩纷呈。我会继续努力创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和厚爱。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来到怀化,再次感受这里的诗意和美好。”

王计兵为怀化写的诗

到溆浦

群峰后退

让出这一片平整的空间来

给屈原,给这红色大地

2300年的楚辞

到达之前,高铁

穿过一个接一个隧道

一座座山峰高举手掌

试图托着太阳

却不料落日更快

白白浪费了一段夕阳

从长沙到溆浦

所有的高山都用来生长

所有的谷底都用来生活


西溆口码头


一艘艘渡船按下波浪

早已形成稳固的坦途

河水该湍急时湍急

该平缓时平缓

和历史相互呼应

向警予


警予牺牲时33岁

我今年56岁

人生最悲壮的鞠躬

莫过于年长的后辈

祭奠年轻的先辈


雪峰山


需要多大的仰角

才是一条路的骄傲

雪峰山的路一直昂扬着向上

抵达千里古寨

每人一顶草帽

让我们更加接近

当年的红军

山有多大,鸟就有多小

几只枝叶间的云雀

如同一闪即逝的意念

但它的确存在

一棵小小的一棵松

生长在道路中间

这是松树的童年

由于生在溆浦而文质彬彬

我们不远千里而来

不亦乐乎

就像生活

尽管时常悬空,陡峭

因为有了诗意的托举

变得安全,美不胜收

山风是夏天的馈赠


会同的清晨


树林处有雾

飞去的鸟,像是在救火

一声接着一声泼下鸟鸣

好在太阳不久会出来

在溆浦

只有阳光能用火

来救一场水的燃烧

看似杂乱无章的群峰

错落有致地避让着水

一条河曲曲折折

心安理得地倒吊着天空


粟裕将军纪念馆


这些大炮,坦克

机枪

这些武器

因为岁月静好

终于回归了铁本身

保持着安静

其实,这人间

没有什么无懈可击

即使是铁

也有将军的六次伤口

像这些铁的结合处

在我们的瞻仰中

慢慢生锈


巧合


我们进入将军纪念馆

之前,阳光很好

我们出来将军纪念馆

之后,阳光很好

可中间半小时

瓢泼大雨已经下过了

我们一面惊叹时间的巧合

一面想到将军

为我们挡住了一切


群山深处


车辆行驶的每一步

既不在地上也不在天上

而是在半空

放眼窗外

有一些陈旧的路

破败的房屋

被岁月荒废

那些小径通幽处

总是对我充满着诱惑

总觉得那里住着

与世隔绝的人

仿佛我的前生

我想和他促膝长谈

聊一聊今生

只要太阳不落山

我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拜谒袁隆平故居


比起袁隆平发现的

第一穗野生稻子230粒

我们56人的采风团

还是减产很多

因为昨夜失眠

今天一直恍恍惚惚

让这一趟行程

更接近一个梦

袁老的梦在禾下乘凉

我的梦在袁老的梦中

像一支歉收稻穗

也许现在还不是收获季节

一块块真正的稻田禾苗翠绿

我们能做的

是赶在下一季到来之前

尽量让自己灌浆

直到颗粒饱满

来源:怀化新闻网 / 掌上怀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