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据媒体报道,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主持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而猝逝,年仅48岁。(>> )“流感并发肺炎”瞬间冲上热搜。目前流感发病状况如何?一旦遭遇流感合并肺炎危及生命吗?记者今日采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彭素绢,请她为大家答疑解惑。

流感在冬春季高发

流感人群普遍易感

彭素绢表示,每年春节前后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起病,体温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可有畏寒、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基础疾病加重。

流感人群普遍易感。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年老体弱者、孕妇、免疫力低下者易发展为重症。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乙型流感患儿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常无发热或为表现为低热,咳嗽、咳痰、气喘和胸痛明显。也可表现为厌食和精神状态改变。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尤其在目前春运期间,人来人往、人群聚集,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方式,在空气中传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闭、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更易传播。

流感合并肺炎是常见并发症

病情重病死率高

彭素绢介绍,感染流感病毒后,如果控制不力,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症、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

同时,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病毒性肺炎。部分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其他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真菌等感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时,病情重,病死率高。

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儿童多于成人,急性坏死性脑病更为凶险。

心脏损伤包括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钙蛋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引发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

预防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预防上,彭素绢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和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型/危重型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流感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的人,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最好不要超过暴露后48小时内用药。

平时的预防措施,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佩戴口罩。

流感属中医“外感病”

应重在体质的增强

彭素绢介绍,流感属于中医“外感病”的一种,根据感染的流感病毒亚型、流感流行季节、流行地域等,可进一步细分为伤寒、温热等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系外感时令之邪或非时之气,或客于肌表,或犯于肠胃,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咽痛、头身疼痛、咳嗽、乏力或呕吐、腹泻等症。部分病邪入里化热,壅闭于肺,出现高热、喘促等症,甚则内闭外脱(邪气壅盛,郁闭于内,元气衰微,脱失于外的病理变化),出现急危重症。

从中医预防角度来看,日常可以采用打太极拳、练五禽戏、练八段锦等锻炼方式,增强身体素质,抵抗疾病的侵袭。平时容易出汗、感冒者,可以用党参、紫苏叶、生姜泡水喝,也可用黄芪、西洋参、陈皮泡水喝。此外,艾叶、紫苏叶泡脚也可以增强体质。中医药医疗机构制定的流感预防方、中药香囊等,均可用来预防。

来源:长沙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