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冀鲁边军区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手枪队队长冯冠魁”,强行闯进会议室,把黄骅将军给...枪杀了。

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冯冠魁怎么敢这样干?他又是受了谁的指示呢?



黄骅原名黄春生,大家都说:“春娃子是个苦孩子”。

他出生于1911年,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父母都是务农的,家里除了四口薄田再无生钱的法子,稍微有一些要花钱的地方,就能把家里拖垮了。

黄春生的哥哥害了病,肚子越来越大。

父亲只能更加努力的干活,除了下地干活还要给地主家打工,日夜操劳竟然累死了。



父亲一死,家里彻底就垮了,母亲和两个姐姐没有赚钱的能力,哥哥又丧失劳动力,至于小小年纪的黄春生更赚不到钱。

他的两个姐姐也因为挨饿生了病,没钱治疗病死了。

哥哥也因病去世,母亲被丈夫、孩子接连的去世打击而病倒,不久也死了。

短短一两年光阴,黄春生家里从一家7口就只剩下他和嫂子两个人。



同村都是沾亲带故的亲戚,也不会看着黄春生饿死,你家出一把米,我家出一捧面,黄春生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嫂子也一直照顾这黄春生,为了让他上学甚至不惜沿街乞讨,讨来的钱就攒起来给他交学费,黄春生一辈子都记着嫂子的大恩大德。

1927年初,北伐军节节胜利,革命的春风吹到凤凰乡梁上村。



黄春生当初的恩师柯汉卿先生,他的儿子柯松涛,就是一位共产党。

他回到家乡发展党员时,从父亲口中听说了黄春生的事情,就想带着黄春生参加革命,恰巧黄春生也有这个意思,索性就将他收为了自己的下线。

柯汉卿先生也是个好人,黄春生在他的私塾中上了两年。



后来,家里没钱供不起,柯汉卿先生还想不收他的钱,私塾中的富家子弟嫉妒柯汉卿对黄春生的另眼相待,对这件事一直高声抗议。

无奈,柯汉卿现身只能让黄春生回家。

黄春生跟着柯汉卿带的儿子柯松涛干革命后 ,柯汉卿将黄春生推荐给儿子。

15岁的黄春生带着小伙们积极的给共产党跑腿、放哨...



可没高兴多久,反革命席卷而来,黄春生眼睁睁的看几个共产党干部,被那些凶神恶煞的反革命分子抓到,活生生的用棍打死了。

带黄春生入党的恩师,也被反革命迫害了。

这没有让黄春生退缩,反而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心。

嫂子也支持他,在得知他入党后,还特地嘱咐他,以后就要为党奋斗了。



在柯松涛牺牲后,中共阳新县委继续往黄春生的家乡派去党员,并在木港、枫林、富池等地区发展党员,带着当地人进行“四抗”(抗租、抗税、抗捐、抗粮)

黄春生积极参加拥护共产党的行动,还在区委书记袁凤鸣的担保下,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这一年,他才刚满18岁。

然而他的革命之路开始不久,就被可恶的日本人给盯上了。



被敌特杀害

1929年9月,中共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五纵队,在纵队长李灿、党代表何长工的率领下,来到阳新一带进行大反攻,队伍也迅速扩充。

黄春生也就是在这时候加入了红军,还改了名字。



那是何长工第一次见到黄春生,他们队伍在扩充为“军队”后,黄春生报名参军,何长工见到他时,他正在马上。

健壮的小伙子和高头大马,看起来就是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何长工笑着拍了一下马:“你这匹骏马,以后一定能驰骋疆场,不如改名叫黄骅好了,好兆头”。



从那之后,黄春生就叫黄骅了。

他在红军队伍中表现出色,作战时更是冲在前方,还曾参加过两次大型战役, 尤其是攻打长沙市,他手持打刀冲在最前面,砍杀的凶狠模样吓的敌人不敢上前。

在黄骅拼刺刀的时候,敌人在暗处冲他射击。

黄骅中弹后依旧挥舞着大刀,让敌人不敢上来,队友发现他受伤后,连忙让人将他抬下去,这才保住了黄骅的命。

不仅如此,他还参加过长征。



能在两万五千里长征活下来的人,个个都不简单。

可正是经历过这么多的战役和磨炼,才让黄骅成为了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将领。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骅随着一支八路军队伍前往山西,一路南下建立抗日游击队,发展党员。在他的带领下,游击队数量多达十几支,人数有2400多人。

他的作战十分灵活,说打就打,说走就走,日军几万人的围攻,都能让他找到缝隙带着小股部队偷溜出去。



每次遇到危险时,他还是总冲在前面,日军大佐对他十分熟悉,可就是抓不住黄骅,恼羞成怒的捶胸跺脚发出怒吼:“谁抓住黄骅,皇军大大的有赏。”

1943年5月,中国抗日局势进入了胶着状态。

日军的数十万大军打到了清江,企图打开长江三峡,直逼重庆大后方,中日之间还爆发了惨烈的石牌保卫战,这一场战争中甚至牺牲了无数的童子军。



因为中国局势低迷,很多人就产生了叛变日军的心思。

可投靠日军,也不是说投靠就能投靠成功的,还需要拿出“诚意”出来。

在石牌保卫战发生一个月后,黄骅在军区驻地新海县大赵村召开军事会议。

为了减少人大量聚集引来的注意,他让一部分人前往了另外一个村子,身边只留了一些警卫和少部分干部。

6月30日,他们正在开会,手枪队队长冯冠魁却带着人闯了进来。



警卫赶紧赶住他们,冯冠魁却嚣张的一把将警卫推开:“是邢司令找黄司令有事,耽误了你们能负责吗?”

听到这话,警卫们犹豫了。

冯冠魁走进会议室,黄骅等人还没来得及问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就见冯冠魁掏出手枪对着黄骅的脑袋扣动扳机。

随着“嘭一声枪响,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幕。



警卫听到声音后也冲了寄那里,看到黄司令倒在血泊中,立马和冯冠魁打了起来,冯冠魁一边跑还一边喊着:“是邢司令让我打的。”

冯冠魁口中的邢司令,是一个叫做邢仁甫的人。

他曾经当过忠义救国军的司令,实际上却是一个加入我党的叛徒,他在6月中旬带着几个小老婆去一个小岛上游玩, 背地里却给冯下达了刺杀黄骅的命令。



这一切,都是邢仁甫给日军投诚的筹码。

一个叛徒,竟然给我党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黄骅的牺牲也让我们加严了对内的锄奸工作。

黄骅牺牲时年仅32岁,冀鲁边区的人们知道后,自发的为黄骅送行,数以万计的人们拉起挽幛,摆上贡品,祭祀的队伍长达几公里。

当地人民为了不忘黄骅的贡献和牺牲,还把新海县改名为“黄骅县”。

1945年日本投降后,邢仁甫改名换姓潜伏起来,却屡次对我党进行破坏,还杀害我党人员,直到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邢仁甫被解放军在城内抓捕。

1950年9月,邢仁甫被判死刑,警方在盐山县对他进行处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