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微公号:在日寻唐2

台积电熊本工厂的波及效果(根据日经商务周刊报道,制表作者: 陈言)

我接待来日本的许多游客,每次和他们聊天时,常常会问及我几个相同的问题,都与“车”有关。

最常见的问题,无外乎三个。

一:日本为啥没有新能源呢?(也就是所谓的电动汽车)

不是绝对没有,而是数量比较稀少,偶尔也可以遇到特斯拉,非常小众,算不上主流。

绝大多数企业和家庭,还是会选择燃油车或油电混动。除及其偶然会在街上遇到一辆特斯拉以外,还会看到少量所谓日本原研的新能源--丰田公司生产的氢气汽车。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新能源吧,但目前来看,也还不是市场上的主流。



位于大阪市区,氢气汽车的加气站


一辆丰田新能源汽车正在补给,据说加次气能跑一千公里,不知真假


二:日本有共享单车吗?

还是那句话:不是绝对没有,同样数量比较少。多在旅游城市或游客密集的区域存在,但是由于语言和支付功能的差异化,游客想顺利租到共享单车,也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最快捷的办法,是直接住到配备自行车的民宿里,或者租借景区附近专门租赁门店的车,也可以满足需求。


日本的电动助力车,和自行车一样,电池小巧轻便,不蹬不走


三:日本为啥没有电动自行车呢?

和交通法规有关,根据去年日本交通事故率统计,自行车事故占全国交通事故的23.5%。由于电动自行车速度过快,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从而不被允许生产和销售,即便街上偶尔也会遇到那种轻便脚踏式的电动自行车,但速度会很慢,完全比不上国内电动自行车的疾风加闪电。

日本最常见的自行车,无外乎两种,一种就是传统的脚踏车,不蹬也不走的那种,驾驶起来不费油也不费电,只消耗卡路里。还有一种叫电动助力车,配有电池,但和国内电动自行车不同在于,这类车子只配有电池,不配有电机,所以叫电动助力车,同样需用脚蹬才会走,不蹬即停。只是在骑行长途或上坡时,这类车骑起来会非常轻便,毕竟是电助力的嘛。


上任车主标注的使用日期


我家就买过一辆二手的松下电动助力车,电池小巧轻便,一公斤左右的重量。我在电池上面,看到了上一任车主所标注的日期,清晰写着2012年7月7日,说明这块电池已被用了十多年了…

我已经骑了一年多,经实际测验,这块松下电动助力车的电池,依然可以连续骑行20公里左右。在冬天寒冷的时候,续航能力会明显打折扣,这或许就是电动车的通病吧!

为了延续冬天的续航,我又购买了一块新的松下电池,给电动车替换上,充满电后试骑查验公里数,冬天也稳定能达到50公里。听说日本对于电动助力车的电池回收,有以旧换新的政策,具体怎么个操作流程,我也还没有搞清楚,如有在日本生活熟悉相关事项的热心朋友,有劳告知。

我还想着,若能把旧电池,换新后,等樱花开的季节,就可以带上珍珠骑行去奈良了。去年我踩着普通脚踏车,一路燃烧着卡路里,也是载着珍珠骑行了一圈奈良,一天往返八十多公里。一路上樱花满开,大和川两岸油菜花遍野,真是风光无限。如果今年换成电动助力车,就更觉轻松自在了。

肯定有读者会质疑,松下的电池也不过如此,满电才能跑50公里,而且还需要脚蹬助力,国内随便一块电动车电池也可以做到。我当然也骑过国内的电动自行车,也不去质疑其续航能力,但是车子本体加上电池的重量非常沉,在没电的情况下,车子就失去了骑行的功能,也可以说是完全蹬不动的。

而日本电动助力车的车身整体质量就非常轻便,电池的重量也很轻,一根小拇指完全可以轻松提起来,所以在电池完全没电的情况下,也是完全可以当成普通自行车骑行的。从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便携程度而言,松下电池还是要更显经久耐用一些。


只需一根小拇指就可提起的电动助力车电池


由电池可见,日本并非是没有生产电动汽车的能力,而是因为种种原因,仅在电动助力自行车上到此为止了,没为后续投入太多的科研。

如果说电池,算不上高新科技领域的产物,而再看看使我国饱受扼颈之痛的芯片行业,日本所隐藏的科技实力,同样需要清晰认识。



在二战结束后,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一心只顾搞经济的日本政府,尝到了科技研发所带来的巨额回报。所以直到现在,日本自上至下,无论政府或企业,都十分注重在科技研发领域人力和资金的投入。

我们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经由日本制造,并能够流通于世,畅销海内的众多商品,多多少少都有着科技含量,小到普通人使用的日用品,如:圆珠笔、染发剂…再到日化用品,机械工业,大到化工、精密仪器、医药制品、生物医学,干细胞再生医疗…

同样在集众多尖端科技于一身的芯片领域,早在1976年,日本政府就意识到了其对于未来科技的影响与重要性,牵头组织东芝、日立、三菱等多家科技公司成立技术联盟,以举国之力开始投入到芯片研发。

当时的日本政府十分豪气,为支持芯片研发,要钱出钱,要政策给政策。同时企业也十分争气,形成了信任与反哺的默契关系。仅用十年时间,到1985年日本在芯片市场上的全球占有率就超过了美国,并在电子产品领域,对美国实现了高达2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风光时,东芝半导体挤压的硅谷溃不成军,当年英特尔也危机四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连续被迫关闭了7家芯片工厂。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作为芯片领域开山立派的祖师爷,由“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博士创立,这家曾号称世界最大、最富创新精神和最令人振奋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也险些被日资收购。

树大招风,随着美国一系列的政策打压,以及日本内部经济,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房产泡沫的冲击,导致难以为继在芯片领域的无限投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制造芯片的技术没落了,而是由台前的锋芒毕露,转移到了幕后的闷声发大财。

尽管就算是吃老本,直到2017年,荷兰阿斯麦( ASML)公司才脱颖而出,尤其在极紫外光刻技术方面冠绝全球,才彻底打破了日本索尼和佳能在光刻机方面的长期垄断。

而在芯片领域竞技的背后,日本相关科技企业依旧扮演着“没我不行”的重要角色。比如:成就阿斯麦公司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技术,就必须用到涂布显影设备,直至今日也只有“东京电子”可以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东京电子这家公司,如今也是世界第四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不争头名,但绝对够实力。虽然规模不是世界第一,但持有专利技术,却是世界第一。公司并以蓬勃的势头发展,在2025年-2029年的财年投资计划中,比上个五年周期投资,高出了1.8倍。

在芯片相关的其他领域,如光刻机的核心原材料“硅晶圆”,被日本的信越和胜高两家公司垄断。光刻机的另一关键性材料“光刻胶”,几乎也被东京应化一家公司垄断了市场。另有晶圆清洗设备、晶圆划片机、光掩膜基板等等,日企都占据了下游专业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做到了全球顶尖。

日本仅在芯片领域所隐藏的科技,实在不容小觑。也仅以芯片领域为引,不难看出日本在尖端科技领域的投入和野心。

随着口罩过后,日本很快摆脱其负面影响,顺利走出困境。近几年来,我们有目共睹,日本的就业率、旅游业、日经指数、实体经济收益率,都在不断屡创新高。如今重看日本当年在芯片领域折戟沉沙的意犹未尽,似乎又看到了其将要卷土重来的野心。



随着台积电在日本九州地区熊本县的不断建厂,现已快速投入使用,并实现芯片量产。而台积电下游的众多供应商,也纷纷前往熊本县投资建厂,毕竟跟着大哥有肉吃啊!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早年曾在夏普做翻译,现常年待在熊本县,专为台积电下游供应商建厂办理相关手续。他和我讲:“熊本县这个偏远之地,现在热闹极了,最大的困难在于企业招不到人,一个清扫卫生的工人,时薪也超过了东京一线大城市的平均时薪标准,可见台积电为当地带去了巨大的经济红利。”

关乎芯片领域的发展,日本政府反应一如既往地迅速,并极力把握这次依靠芯片科技再次带动经济发展的机会。去年11月,石破茂首相,要在2030年前,向芯片和AI领域,提供10万亿日元的支持,并吸收和引导政府和民间投资金额超过50万亿日元。

诸位,日本政府的这项举措,和上世纪70年代成立芯片科技研发联盟的操作是不是很相似?同样是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的大手笔投入。

下猛药,见疗效。在日本政府摆明态度以来,另一科技巨头英伟达也已签约,要将最大的AI工厂落户日本。与之同步的,还有微软公司的AI总部,也计划入驻东京了…

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说明,日本可能不仅满足于在隐秘的科技战线默默捞金了,也有着推动本国科技公司重回全球科技顶尖舞台的更多想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