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321篇文章

厚雾轻云隐龙踪,爆竹迎春腾蛇动。

乙巳小龙来报到,岁岁平安愿皆同。

新春纳福谈蛇药,蛇年康健开新鸿。

蛇是常用的药用动物,在祖国医药学中,与蛇有关的中药也不乏其数。蛇年到了,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蛇来源的相关的中药。据统计,我国大约有蛇类240余种,能够药用的有大约70种。目前临床常用的蛇类中药主要是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三种。

蕲蛇

来源于蝰科动物五步蛇,又名白花蛇、尖吻蝮蛇。该蛇是我国常见的最致命毒蛇之一,相传被该蛇咬后,走不出五步就会致死,故称五步蛇;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李时珍首次将其称为蕲蛇,与蕲龟、蕲竹、蕲艾合称为“蕲春四宝”。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所捕的永州异蛇,即为蕲蛇,捕其用于“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文中的“大风”即麻风病。蕲蛇是古人治疗麻风、破伤风、杨梅疮(梅毒)、恶疮顽癣等的常用药。现代认为蕲蛇入药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多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抽搐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惊风等。对于蕲蛇的鉴定,古人总结为翘鼻头、方胜纹、念珠斑、佛指甲四个特点。


蕲蛇虽是危险性较大的毒蛇,历来本草及现代药典均将其归为有毒中药,但入药使用的蕲蛇一般是去头后的干燥体,而蛇毒则集中在头部与牙齿相连的毒腺中。且即使未去头,干燥的毒液内服也不会对人产生明显影响。所以药用蕲蛇其实是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野生蕲蛇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不可扑杀。目前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目的的人工养殖,但禁止以食用为目的。

乌梢蛇

来源于游蛇科动物乌梢蛇。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毒蛇,其适应性强、抗病力高,所以很适宜人工养殖,也是我国最常用的食用蛇类之一。乌梢蛇体表生长有黑褐色或绿黑色的鳞片,所以全身黑亮,这也是其名字中“乌”字的由来;其背脊高耸呈屋脊状,鉴定术语称“剑脊”。乌梢蛇入药,与蕲蛇的功效、主治比较类似,但弱于蕲蛇。目前野生乌梢蛇已明令禁止捕捉,其药用资源多为人工养殖,临床较蕲蛇更为常用。此外,乌梢蛇的皮还是传统制作京胡与京二胡的专属用皮。


金钱白花蛇

来源于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因其是幼蛇入药,药材直径较小,仅有2-3厘米。其药材的特点是有黑白相间的环纹,白环纹比黑环纹窄。三者蛇药功效基本类似,一般认为金钱白花蛇的功效优于蕲蛇,但有学者认为其药用价值远不及蕲蛇与乌梢蛇。蕲蛇、乌梢蛇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肉质部分,而金钱白花蛇的药材仅包含皮和骨头,药用部分发育不全,因此其药效并未得到充分验证。


此外,蛇皮、蛇胆、蛇油、蛇毒等也皆为良药。蛇皮又称蛇蜕,是多种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等;蛇胆是多种蛇的胆囊,能清热解毒、化痰镇痉。一些清热化痰类的中成药就含有蛇胆,如蛇胆川贝枇杷膏等。入药的蛇胆都是经过严格加工的,没加工过的生蛇胆,包括民间流行的蛇胆泡酒,都是不提倡使用的,因为生吃蛇胆有感染多种寄生虫的风险,还会引发中毒性疾病,重则危及生命;蛇油则为蛇的脂肪,是一种纯天然的护肤品,能解毒消肿、收敛生肌,多用于治疗冻疮、皲裂、湿疹及水火烫伤,一些市售的护肤品当中就含有蛇油;蛇毒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过加工提炼的蛇毒目前应用于抗血栓、止血、降压、抗癌、止痛等方面。

植物“蛇”药

中药中还有一些以蛇命名的植物“蛇”药,如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蔷薇科蛇莓;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的茜草科白花蛇舌草; 能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的伞形科蛇床(果实入药,名蛇床子)……,其命名也多与蛇有关,民间老百姓认为,蛇莓因蛇喜食其果而得名;“蛇虺喜卧其下食其子”而名蛇床;白花蛇舌草则其叶片形似蛇信子,且开白花,故名。


蛇莓


蛇床


白花蛇舌草

作者: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2022级 文凤

指导: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教研室 张慧卿

项目资助:第一轮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JKKPYC-2022-10)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