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修晨
1月31日,大年初三,东昌府水上古城人流熙攘。人群中,不知何时多出了四张“洋面孔”,他们随着人流这边瞅瞅、那边看看,一会儿在糖葫芦摊前,每个人挑选上一串,边吃边逛,一会儿又跑到非遗展位驻足观赏,好奇心还不时被路边各种叫卖声吸引,凑上前瞧个仔细。
在东昌葫芦门店,眼前琳琅满目的各式葫芦惊得几人张大了嘴巴。尤其是那一只只精心雕刻的工艺葫芦,让他们忍不住发出赞叹的声音。
“我会用毛笔!”“我还会写汉字!”在楼东大街一处东昌毛笔门店,其中一位叫胡珀的留学生用不流利的中国话告诉店主。在店主“鼓动”下,他认认真真写下了“春节快乐 平安喜乐”八个汉字。虽然字有些歪歪扭扭,却也让让围观群众好一阵夸奖。同伴也被现场气氛感染,纷纷用各自语言写上一句句祝福的话。
四人均是聊城大学留学生,作为这次“春游”活动的发起者,胡珀来自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这也是他在聊城过得第二个春节。“在来到中国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中国春节的事情,知道它象征幸运和团圆。但真正来到这里,感受其中,还是非常震撼。因为每一个人都参与这个叫‘年’的节日,街道上、河岸边,到处是各种彩灯、灯笼,显得特别热闹。而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吃年夜饭是中国人过年的一种表达方式。”胡珀告诉记者,在基里巴斯,当地也有类似中国春节的盛大节日,“所有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并反思过去的一年……虽然庆祝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团结起来,那就是‘家’。”
采访中得知,胡珀的母亲是一位华人,这让他对中国文化更充满兴趣。同时,在来中国留学前,他在基里巴斯移民部门工作,而且当地也有孔子学院,因此他了解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包括知道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之所以选择聊城,是因为聊城大学与太平洋岛国渊源深厚,2012年便成立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增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经过不断努力,最终他幸运地来到中国留学。
“聊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被称为‘水城’,这里有很多河流,还有一条古老的运河从这里经过……这座城市和人民非常温暖、善良,爱好和平。”谈到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象,胡珀表示,他同样非常喜欢聊城大学和学校的老师同学,“他们不仅专业,而且热情而友好。”
胡珀介绍,由于两国之间由于没有直飞的国际航线,中途需要先飞往斐济,再转机新西兰,最后乘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中国,一路上非常辛苦。但胡珀说自己并不感到孤单,因为学校就有十几位来自太平洋岛国的留学生,他们之间经常在一起聚会,而且学校也时常组织活动,带领他们感受当地的风俗文化。此外,近年来两国间交流也很频繁,就在去年,基里巴斯驻华大使就来到聊城,他还被邀请参加活动。
话题谈到美食,胡珀顿时眼睛“放光”。他说,聊城有太多他喜爱的美食,譬如一种当地人叫作“呱嗒”的馅饼就特别喜欢。他已经学会熟练地用筷子吃饭。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学校为留学生组织的剪纸、包饺子等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
采访的最后,胡珀告诉记者,四年的留学时光短暂而宝贵,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将来回到家乡后,他准备把自己的故事、经历认真整理出来,并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同时也希望更多中国人了解我的国家。”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