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条件艰苦难得吃上肉,但到了腊月日子再难每家每户也要腌上一点腊货留着过年,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咸鹅,对我来说,年味就是咸鹅的味道。”在东桥镇的牧鹅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57岁的汤立江说起自己对鹅的感情。
“我们东桥地区向来就有养鹅的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上那么一两只。过年了,把鹅腌制成咸鹅成为年夜饭上的‘主菜’,吃完饭还要将没吃完的咸鹅收到香火柜子里,用来招待来家拜年的亲戚朋友,不敢自己全吃了。”汤立江笑道,“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天天都能吃上肉,但咸鹅在东桥这边年夜饭上的‘地位’可一点没改变。”
据了解,制作一只正宗的东桥咸鹅需选用10个月大的正宗皖西大白鹅,经过宰杀、清洗、腌制、二次清洗、晾晒、烘干等多道工序,每一道都需要严格把关。
在众多工序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腌制:把粗盐细细地抹在清洗干净的鲜鹅身上,咸鹅的腌制就正式开始了。抹盐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却是个精细活,鹅的每个部位都要抹到,靠的是手法和耐心。腌制入味的鹅胚置于阳光下,阳光和风带走了鹅表面的杂味,也去除了多余的水分,鲜味就全浓缩在了嫩肉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从养几十只鹅的小生意发展成了大型合作社,目前合作社会员有192户,除了东桥附近区域,还有来自安徽其他地市,甚至湖北、河南的,能够带动不少乡亲就业。得力于近年来电商的兴起,2024年我们一共销往全国各地区8万元多只咸鹅,销售额突破3000万。”汤立江说,“制作好的咸鹅可直接做凉菜,也可搭配米饭、面条食用,咸香过瘾、生津开胃,是六安人的‘家乡味道’。”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邱滴 杜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