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毛主席受中央委派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之后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完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壮举——井冈山会师。然而,毛主席比朱德先上井冈山,朱德后来却被称为“中国红军之父”,这到底是为什么?
首先来说,朱德的旧军队经验比毛主席要丰富。朱德出生于农家,从师范毕业之后回乡当了体育教员。之后时局动荡,让朱德萌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徒步三个月走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朱德参加了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毕业之后从滇军排长干起,一步步走到旅长的位置,这些在旧军队中积累的经验,为之后红军建设和作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1922年,已经离开军界在外学习的朱德,在上海见到了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之后朱德见到陈独秀,又提出加入共产党,尽管没有得到同意,但朱德这样一个旧军队的将军如此追求进步,也让中共领导人大为惊讶。
同年,朱德前往德国学习,经周总理介绍加入共产党。1926年回国之后,朱德利用在川、滇军中的旧关系,开始做党的秘密工作。南昌起义之后,朱德率领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危急中他率领近千人的部队进入粤北、湘南,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而这些力量后来成为红军的重要基础。
1928年井冈山会师之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任党代表,这支军队之后改称为红军。井冈山会师不但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也为红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将自己过去在海外学到的军事经验,在与实际相结合,朱德为红军开展斗争提供了有效的战略指导,之后这些战术原则成为红军作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红军发展中发挥出了关键作用。
除了在思想上对军队进行影响,朱德也身体力行,将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士兵,和大家同吃同住,很快和战士们打成一片,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有一次朱德被本地民团包围,当敌人看到满身补丁、系着围裙的朱德时,将他当成了伙夫,朱德因此逃过一劫。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后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由此,“总司令”成为朱德在党内的代称。长征开始后,朱德作为年龄最大的统帅,只要了两匹马,一匹负责给自己驮文件,另一匹则跟在队伍后面收容伤病员。
尤其进入藏区之后,朱德亲自带人到山上找能吃的野菜,还编成小册子下发到连队,想办法让红军走出恶劣的险境。而年轻的战士们都将朱德视为自己的慈父,朱德凭借宽广的胸怀,能够团结红军中各方力量,为红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让比毛主席后上井冈山的朱德,被称为“中国红军之父”。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位列十大元帅之首,但他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直到朱德去世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