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老百姓的餐桌上,总不少了美酒佳肴。而说到酒,就不得不提到上海地区独有的酒种——崇明老白酒。崇明老白酒又称作“米酒”,是用纯糯米酿制而成,味道甜润,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崇明老白酒传统酿造技法被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海派非遗过大年》就去品品这口甘醇的年味,是如何酝酿的?
新春佳节的团圆餐桌上,少不了美酒佳酿。节前,陈家镇上的崇明老白酒传承基地里特别忙,崇明老白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里的大管家顾涛,守在生产一线,为崇明老白酒这块金字招牌把着质量关。老白酒,其实是种米酒,早先在崇明,人们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以纯糯米酿制,味道甜润,成就了这独有的崇明味道。“因为崇明三面环江,东面临海,常年空气温湿,有利于菌类的发酵,所以造就了我们独特的米酒。”
走进老白酒的生产车间,香气四溢,三百多个酒坛里,正昼夜不息地酝酿着美酒。“因为这个米酒现在正在发酵,它产生的一股米酒香味。”
从糯米变成老白酒,第一步,先得将糯米蒸熟。
再拌入酒曲。
然后 加水发酵,这也是整套工艺里的关键。
顾涛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过来都看:“现在主要是看它发酵状态是否正常,下一步进行酒化过程,冲水酒化,现在糖化基本上差不多了。”
经过时间的沉淀,最后,就有了崇明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得在过年时喝上两口的,地道老白酒。
七百多年来,古老的酿造技艺在崇明岛上代代相传。2009年,“崇明老白酒传酿造技法”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顾涛也正式成为非遗传承人。“像这个竹筐,我们原来就是淋饭,包括浸米,清洗所用的,原来所使用的是发酵大缸,其实这种古法酿造技艺是我们崇明人几百年以来,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我也是从父亲手里接力而来的。”
老顾知道,一门非遗手艺,除了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和发展。当时崇明老白酒的酿制,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全凭农户各家经验,口感也不尽相同,这样很难打出品牌,想要家乡酒走得更远,第一步就是要规范标准。“落缸的时候,控制它的饭曲的温度,一般我们是控制在28到32度,温度低了,不利于它的发酵糖化;温度高了,酒曲、菌种容易杀死。”
同时,他还不断改良发酵工艺,解决老白酒饮用后劲大、易上头的问题,并开发出了甜酒酿产品,扩大了受众,还带动岛上的其他酿酒厂也大胆创新,引进现代化设备,让崇明老白酒有了更多可能。“甚至我们有花香型的、米香型的、包括果香型的酒都随之研发出来了,通过工艺不断地改进,希望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在米酒里面,找到一款属于他自己心仪的崇明老白酒,让我们崇明老白酒能走得更远。”上海飘香酿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沈秀华说道。
现在,崇明老白酒和各种衍生产品,早已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进了进博会,线上销量也是节节攀升,让更多人爱上了这醇厚、回甘的香甜滋味。
春节佳节里,亲朋好友围坐桌前,暖上点 崇明老白酒,再配上 酒酿鲈鱼、酒酿糕丝、酒酿圆子等各色崇明地道美味,这,不就是年的味道吗?“我们在这边传统都喜欢喝老白酒。”“很嗲的,嗲嗲嗲,酒酿鲈鱼最嗲,这酒酿把鱼的鲜味道衬出来了。”
看看新闻记者: 洪焕铨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朱玲敏
摄像: 沈曦
责编: 李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