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若芬太尼走私情况得不到解决,或将从2月1日起对中国加征新关税。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至20%的关税。去年11月他还声称,如果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不采取更多措施,帮助确保美国边境安全并防止无证移民和非法药品流动,他将对这些国家加征关税。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始终认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中方始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此外,在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的第三天,沉默许久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终于发声,表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关税战不会有赢家,华盛顿必须尊重规则,为中美合作创造良好条件。这是句大实话。中方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只因特朗普在打中美经贸的歪脑筋,似乎有对华加征关税,发起贸易战的意图。都知道,特朗普迷信关税,他还没上台时就提出,要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到20%的关税。并要求中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采取更多措施。
特朗普(资料图)
近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他将成立一个名为“对外税务局”的新政府机构。该机构将负责征收关税、税费和所有来自外国的收入。特朗普称,美国一直依赖国税局对内征税,他将于1月20日就职当天成立对外税务部门。2024年11月,特朗普曾表示将在上任之后加征关税,包括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到美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5%的关税。
我们知道,特朗普打算在他的第二段任期之内,对全世界加征关税,征税对象也包括了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国家,加拿大等国早就收到了特朗普的加税警告。特朗普对全世界加征关税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得更多财政收入那么简单。他的深层逻辑,是推动美国恢复工业化,逼迫全世界的生产厂商赴美国投资设厂,让美国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然而,特朗普的这条道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艰难。首先,美国已经被金融资本高度捆绑,美国金融资本本质上是不利于工业化的。
美元(资料图)
事实上,关于对中国威胁增加关税,特朗普就任后,已经有了“三个版本”:一是加税10%。为了莫须有的药品管制,把美国国内吸食毒品的问题,赖在中国身上;二是加税25%。是10%之后的无厘头新版本,估计是感觉10%撼动不了中国,进而增加筹码;三是一直加到100%,完全是特朗普一怒为抖音国际版,目的是要中国能够同意收购Tik Tok,进而做成万亿市值,也就顺理成章地实现了特朗普家族的千亿美元梦。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前研究显示,美国对华加征20%至25%关税成本中的92%由美国消费者和进口企业承担,中国出口商只多付出了8%。若再次高举关税大棒,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美国自身经济也将遭受重创。所以,特朗普所谓的“高举”更多是一种谈判筹码,一种试图在经济领域对中国形成威慑的姿态,而“轻落”则是基于现实经济利益考量的大概率选择。
中美贸易(资料图)
2023年,中美贸易逆差达2794亿美元,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超 2900 亿美元,增长速度让美国坐不住了。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曾直言,关税是美国扭转局面的有力武器。所以不管美方把理由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如何从中国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才是主要目的。美西方为了牟利向来不择手段。除了此次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外,美西方还曾在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领域搞起贸易壁垒。
事实上特朗普并非是第一次给其他国家加征惩罚关税了。事实上最早品尝到美国关税大棒的国家是墨西哥。但这一尝试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美国南部对墨西哥日用百货依赖度高,关税提升导致零售贸易和制造业等相关企业的销售和生产规模收缩,供应链受阻,物流、仓储等相关领域就业岗位减少。据多家新闻媒体推算,美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会导致美国失去40万就业岗位,GDP在两年内下降1.1%。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特朗普的加税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始终认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的底线和原则,也向外界传递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中国不会坐视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中方也呼吁美方珍视中美关系的来之不易,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问题。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和中国正陷入一系列的外交和经济分歧中,包括不断加速的科技与军事竞赛,以及日渐激烈的贸易争端。除了中国,特朗普经常用关税来威胁其他朋友和对手。他威胁要对欧盟、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并且不排除利用关税威胁施压丹麦,要求后者将格陵兰岛的控制权移交给美国。此外,他还警告俄罗斯总统普京,如果俄罗斯不坐到谈判桌前结束乌克兰冲突,他将对该国征收高额关税并实施大规模经济制裁。
对于中国而言,也并非毫无应对之策。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经济内循环,扩大内需市场,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同时,中国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来弥补可能因美国加征关税而带来的出口损失。此外,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关税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