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走亲戚》歌谣中写道:“路迢迢兮水迢迢,思亲人兮心交交。驱车行兮走亲戚,共欢聚兮乐陶陶。”

这首歌谣表达了走亲戚的路途遥远但心怀期待,与亲人相聚的欢乐情感。

自古以来,春节,人们都相互走亲访友,送去关怀与温暖。

在这大千世界,也就是这少数人中是相互有着血缘关系,沾亲带故的人,见了格外亲切。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之间的关系来往也渐渐变得复杂和程序化,时代变了,风情变了,人心也变了。

人们对于过年的心态和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过年,不走亲不串门,也不想亲戚来家串门,说明了四个问题。



01、亲戚日常联络少,亲情早已淡漠,过年没必要尴尬见面。

路畅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兄弟姐妹众多,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与自己的三哥到东北闯荡,讨生活。

后来,他在东北娶妻生子繁衍生息,自己的三哥也在东北安家落户。

多年以来,他们兄弟二人在异乡辛苦打拼,除了与自己的三哥有所往来之外,与老家的亲戚们几乎都不来往。

因为,距离远的缘故,他与老家的兄弟姐妹平日里根本没有来往,老家的一些重要事情渐渐的也不会再通知他与三哥这边。

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和三哥似乎已经从老家的大家庭中剥离了出去一样。

多年以来,他和三哥除了自己的父母去世的时候,坐火车回去过一次,然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当时,他和三哥回到老家为老父亲送葬,按理说葬礼结束以后,父母的财产要在所有的兄弟中平均分配。



他有四个兄弟,姐妹们已经出嫁按照老家的风俗就不再参与分配父母的财产。

当时父母其实也没有什么重大的财产,唯一值钱的就是还有两间老房子,当初那个时候,老家贫穷,一个儿子在成家立业的时候,就分一间房子。

他和三哥的那两间房没有分,就一直由父母居住保管着,父母去世后,就应该属于他和三哥的,但是,因为他俩已经离开老家多年。

因此,他的大哥和二哥就开始算计,一人要一间,好给自己的儿子将来盖房子娶媳妇。

要知道,在老家,有儿子的需要买宅基地为儿子盖新房娶媳妇。

面对大哥和二哥的行径,他和三哥非常寒心,当时举行完父亲的葬礼以后,就直接离开了,房子也不要了,不愿意与他们再继续纠缠下去。

从那以后,路畅就没有了老家,只与距离较近的三哥来往,后来三哥也老去了,后辈们也都去了大城市,各奔东西,也就少来往了。

现如今,已经六十岁的路畅,没有了老家,也没有了亲戚,每到过年的时候,不走亲不串门,也不希望别人来家中打扰。

过年的时候,只有自己的闺女有女婿一家人来家中探望,很快就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年就过完了。

他也曾经偶然想起来,想回老家看看两位还在世的哥哥,可是一想多年不见,也不来往,见了面也是极为尴尬,相见不如怀念了。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曾说: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人生,很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美好只留存在回忆中,现实毕竟还是骨感又残酷的。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没了联络,没了沟通,没了维系,慢慢的就会消失在风中,谁也无法控制和左右。

因此,当有些事情消散以后,就没必要非要拧巴在一起了,省得自己的尴尬,别人也难受。



02、父母已不在,兄弟姐妹各奔东西,散落四方,各自奔忙。

海俊如今已经四十三岁了,虽然还不算老,可是父母已经都故去了。

他倒是有三个兄妹,可是都不在一个地方生活,而且还离得特别远,每年过年也都是通过电话视频拜年,根本不方便见面,更别提能够聚一聚。

小妹在日本定居生活,大哥在南方的城市定居生活,而他却在大北方的城市生活,天南海北,相聚真是难。

以前父母在的时候,无论多么忙,过年的时候,他和大哥都会赶回老家一趟,探望年迈的父母,还能在家里聚一聚。

父母健在的时候,赶上一年过年的时候,他还会带着父母和妻儿去日本一边游玩一边去看望妹妹一家,家人团聚,也是异常欢乐。

可是,自从父母去世以后,大家四散各方,工作生活忙碌,都各忙各的,平日里没事,谁也不会联系谁。

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会给大哥打个电话,也会与远在日本的小妹视频一会,聊两句,就挂掉电话。

父母不在了,老家的房子也没有了,兄弟姐妹都各奔东西,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各自顾着自己的小家庭,距离较远,没有时间常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兄弟姐妹还能聚,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也难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渐渐步入了老年,儿女也陆续成家立业,过年的时候,自己也就不再出门走亲戚了,而是安安静静地待在家中过个安稳年。

只有大年初二的时候,闺女女婿外孙们来到家中做客,才会热闹一番。



作家赵挺说过一句话:“二十多年前我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外婆家小院里蹦跶,感觉世界美好,我早已走遍。”

事实上,所有令你感到幸福的记忆,都会深深嵌进你的生命中,时时给予你慰藉与力量。

小的时候,有父母在,有兄弟姐妹的家是欢乐的,是甜蜜的,院子里总会荡漾着我们儿时的欢声笑语,那是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光也总是在流逝的,父母渐渐老去了,我们也渐渐长大了,以前的美好画面再也回不去了。

长大以后,我们都向往外面的世界,我们都离开了家,曾经希望离得越远越好,可是后来却发现总想回去,却再也回不去了。

因为,大家都已经各奔东西,肩上也都担负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终究是要越走越远,渐渐疏离。

但是,我们可以将那份温暖放在心底,作为未来的温暖源泉,激励着我们勇敢地走下去,奔赴未来美好的人生。



03、遇事时亲戚靠不上,只能靠自己,也没必要费力维系。

俊才在二十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在下工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导致当场死亡。

当时,父亲在下午七点来钟从县城的建筑工地上下工回来,骑着一辆摩托车,走在路上,被一辆轿车从后面撞飞了。

出了这个意外之后,俊才的母亲整个人已经像泥一样瘫软,六神无主,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时俊才也才二十岁,未经世事,并不知道人心有多么险恶。

他哭着找到大伯父和自己的姑姑,去帮着处理父亲的官司,以及遗体等相关事宜,他希望这些至亲的人能够站出来,挡在他们孤儿寡母面前,帮助他们撑场面,为父亲太会公道。

可是,令俊才没想到的是,这些他至亲的人却不愿意为他和母亲出力,没有一个人愿意跟着跑腿去与对方交涉相关赔偿事宜。

结果,他和母亲孤儿寡母,势单力薄,胳膊拧不过大腿,只是得到了不太多的赔偿之后,就这样仓促了了。

逝者为大,他和母亲无可奈何,总不能一直拖着不让父亲尽快入土为安,所以只好认栽妥协。



在办完了所有事情之后,舅舅帮着他和母亲去把父亲的遗体领了回来,拉到火葬场火化,然后简单地举行了一个葬礼。

因为,当时家中还有老人健在,父亲无法正常举行葬礼,只好简单办理安葬。

从那以后,俊才就已经看清了那些所谓血脉至亲之人的真实面目,平日里父亲对他们都不错,结果关键时刻,他们还不如外人。

从那以后,他也知道,无论如何,那些是永远都指望不上的人,也就没有必要再耗费精力去维系了。

自己的日子,最终还得依靠自己来打拼。

后来,俊才也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苦尽甘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母亲也能安享晚年。

母亲故土难离,还是喜欢守在老房子里安心养老,所以,过年的时候,俊才都会把母亲接到城市里,热热闹闹过新年。

过年的时候,只有他们自己一家人,开开心心过年,安静又幸福,不被人打扰,也不去麻烦别人。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警世恒言》 中有云:“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人活着,其实无论你与别人的关系多么好,最终拯救自己的还是自己,能依靠的还是自己。

过年的时候,众亲戚之间即便关系再好,其实也只是礼尚往来,真正遇到事情了,真正能帮你的没有几个。

有些亲戚,如果喜欢拜高踩低,又唯利是图,也就没有用心维护的必要了。

人活着,要想活的安稳舒适,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而少与没必要的亲戚们来往,也会减少很多的麻烦。



04、历经世事,尝尽人情冷暖,开始关爱自己,陪伴家人。

俊才年少丧父,亲戚们指望不上,凡事只有靠自己。

他就是那个没有伞的人,只有自己努力奔跑。

在社会上打拼,为自己和母亲遮风挡雨,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又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那注定是从泥潭里爬起来的,吃尽了苦头,尝尽了冷暖,背负了沧桑,各种人和事也都经历过了。

虽然,他在社会上不缺朋友,也认识了很多人,但是,他的心里非常清楚,那些人仅仅是利益之交,都是因为利益才相聚到一起的人。

利益没有了,关系也就消散了,真正重要的人,只有自己的家人,父母、妻儿,还有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该有的生活自己也拥有了,各种人也见过了,各种事也经历过了,辛苦大半生,也悟出了一些道理,看透了一些人事。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终年忙碌,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安安心心、专心致志的陪伴家人,犒劳自己,爱自己。

过年的时候,除夕夜,他会与妻子一起张罗一桌子美味可口的饭菜,一家人灯火之下,儿子、母亲、自己和妻子,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边吃边聊,无比惬意自在。

大年初一,给一些重要的朋友相互电话或者短信拜个年,然后就开车带着家人外出逛逛。

从大年初二开始,就到提前预定好的一个环境优美温暖的农家民宿中度过,每天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与儿子一起爬爬山,让母亲晒晒太阳。

安安静静,轻轻松松,没有应酬,无需走亲戚访友,尽情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王小波曾说:“世上除了家人,我们一无所有。”

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明白:人生要做一些减法了,少去一些不必要的聚会,少认识一些不必要认识的人。

其实有些聚会真的好浪费时间,喝的时候大家山盟海誓,第二天谁都不认识谁。

人活着,到了一定的年纪,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家人的平安喜乐。

过年了,这宝贵的时间,还是多留给自己和家人。



窦文涛曾在《圆桌派》里提到,“他自己平日里不爱热闹,过年期间,也是应付下各种应酬,然后就钻进书房。”

他说:

“一年到头本就累得喘不过气,好不容易有一个长假,不如自己一个人待着,翻翻书,听听音乐。这样,才好恢复精力,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犹如心理学专家汪燕芳说:

“现代人实在是太忙了,事随时迁,当务之急是回归春节的假期属性。

少参加聚会,多独处,多休息,这样忙碌了一整年的人,才能缓过劲来。”

过年了,要学会休养生息,不再纠结于各种关系,也不再用力攀附各种感情。

你要明白:门外的热闹,只是浮云;门内的安宁,才是人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