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就业车间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矛盾(引题)

会同 “链上”就业 一举三利(主题)

湖南日报2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夏涛)春节前夕,会同县上坊、麻塘、松冲、墓脚等村庄的“链上”就业车间暖意融融。妇女、老人聚在一起,或踩缝纫机缝制箱包衬布,或手工组装拉杆卡扣,或拼接拉链,有说有笑,忙中有乐。

墓脚村李仁梅婆婆说,一把年纪还能在家门口做事赚钱,开心。因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在外务工,松冲村42岁的李秋琴留守在家。“家门口有份稳定事做,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贴补家用,‘就业车间’搞得好。”李秋琴一边快速组装拉杆箱把手,一边说。

会同农村,不少妇女、中老年人、轻度残疾人等,不能外出务工,只能留守在家,又想找事做。而在该县的工业园区,像箱包生产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因招不到人而苦恼。

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产业发展“青山常在”,就业岗位才会“绿水长流”。为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矛盾,会同依托当地箱包产业推出“链上”就业举措,产生了一举多利的效果。

“在村(社区)成立就业车间,承接箱包龙头企业生产链上的部分生产业务。就业车间生产的产品,由箱包企业负责回购。”会同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翠表示,“链上”就业利好之一,就是让“活”找人,送“活”上门,真正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箱包制作的39个配件生产环节中,我们将衬布、拉链、拉杆、把手、卡扣等7个工种,派单至各乡村就业车间。”湖南享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盛说,目前与10个乡村就业车间合作,采用订单制结算,缓解用工难,还节约了人工、管理、运营等各项开支,单个配件能降低15%至20%的成本。“链上”就业的利好之二,是让企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会同很多乡村就业车间,由村里废弃的小学校、幼儿园改建而来。“‘链上’就业利好之三,是有效盘活村里的闲置资产,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梁翠介绍,如上坊村就业车间,利用的是村里闲置的村民活动室,一年能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租金收入。

来源:湖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