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在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演员们跳起欢快的麦西热甫。春节期间,该景区举办了社火表演、民俗活动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包良廷摄


2月1日晚,市民和游客观赏伊犁河灯会。春节期间,第二届伊犁河灯会暨第39届中国·秦淮灯会伊犁分会场展出了40余组各具特色的灯彩,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邹懿摄

2月1日,大年初四,库尔勒市会展中心“庙趣横生·寻味中国年”庙会现场热闹非凡,天山街道的社火表演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围观。舞龙队队员们穿着色彩艳丽的服饰,手中的“巨龙”在空中上下翻腾、气势磅礴,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

2025年蛇年春节,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天山南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让这个春节的年味非同以往。各地一场场盛大的新春社火表演,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激昂的唢呐、震撼的锣鼓、时尚的街舞、热闹的舞龙舞狮……共同编织了一幅热气腾腾的新春画卷。

社火表演在新疆由来已久,各族群众以多样的表演内容丰富着这项群众文化活动,其中不乏黑走马、萨吾尔登、新疆花儿、新疆曲子、赛乃姆等非遗项目。2021年,新疆社火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月29日12时,和田地区洛浦县新春大型社火表演开启,从北京路到文化路再到杭桂路,街道两旁挤满了人。春节的社火表演,是洛浦县一年中最重要、最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来自全县各乡镇(街道)、各单位机构组织的数十支社火队,将麦西热甫、秧歌、舞龙舞狮、安塞腰鼓、扇子舞、踩高跷、划旱船等汇聚在一起,让各族群众共享新春欢乐时光。

同日,在与洛浦县相距400多公里的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一场社火巡演正在同步进行。腰鼓、秧歌彩绸、京剧戏服、扇子、龙狮……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庆。

“除了我们扇子舞队,腰鼓队、传统服装表演队也用红色剪纸做了演出服,大家都拿出了最好的创意,让表演红红火火。”麦盖提县社火巡演活动扇子舞队成员买日吾力·阿布拉说,她和扇子舞队的姐妹们已经连续4年参加春节社火巡演,表演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1月30日,巩留县开展了“社火闹春 福满巩留”春节社火民俗游街展演活动。12时,伴随着阵阵锣鼓声,活动正式开始,来自巩留镇和牛场片区的社火表演队依次登场,队员们精神抖擞、神采飞扬,踏着欢快的鼓点载歌载舞。舞龙舞狮、腰鼓、旱船、秧歌、踩高跷等年味十足的民俗表演纷纷亮相。

牛场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建国说:“希望通过社火表演,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活动决赛暨巡游展演活动将在今年元宵节举行,从初赛开始,全市100支参赛队伍就成了网络平台关注的焦点。“十二生肖变装秀”“《西游记》人物模仿秀”“汗血宝马表演”……这些充满创意的社火表演,让观众大开眼界。

“挥臂要稳,击鼓要狠,太平鼓讲的就是整齐和气势。”春节前,从兰州来乌市水磨沟区石人子沟街道社火队排练太平鼓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万涛,一边示范,一边向队员们讲解。

“这支刚组建的社火队精神头很足,虽然都是第一次接触太平鼓,但队员们练得特别用心。他们的认真让我觉得这次来新疆推广兰州太平鼓很有意义。”魏万涛说,期待新疆社火队伍里有更多打太平鼓的身影。

在各支队伍中,还出现了广东英歌舞、安徽黄梅戏、川剧变脸、山西打铁花、江苏钱杆舞等,让新疆社火不断呈现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新疆不断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参与者数量持续增加。“群众村晚”、“群星耀天山”群众才艺大赛等活动的持续举办,为举办春节社火巡演等大规模群众文化活动储备了人才。截至2023年,全区共有群众文艺团队2746支,成员超过5.6万人,他们来自各机关单位、社区、企业、学校、乡村,成为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力量。

在各地的社火表演队伍里,返乡大学生是表演骨干之一,尤其是艺术、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充分利用假期帮助社火队编导、排练并参与演出。“寒假排练社火,能为家乡做点事,我特别高兴,这几年我也学了很多表演技能,在学校是文艺达人。”乌什县返乡大学生阿迪拉·托乎提的假期被社火排练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觉得这是一次充实的社会实践。

洛浦县文化馆馆长阿曼古丽·斯拉吉说:“一场社火凝聚了上千人的齐心协力,彰显着新时代新疆各族群众团结和谐、携手奋进的精神面貌。”(记者银璐,通讯员特力木吉、买丽坎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