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9日下午,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站东路的一个小区内发生了一起命案,一李姓男子惨死家中。
警方全力破案,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一直没有抓获凶手,而这一抓就是20年。
报案的是死者李某的女儿及家人,据李某的女儿介绍,她因第二天要参加中考,就在家收拾考试用品。
中间,她父亲从外面回来了,她打开门发现父亲后面还跟着一名个头中等,身形消瘦,头发蓬乱的中年男子,该男子手里拎着一个装着啤酒和水果的塑料袋。
这名陌生男子她不认识,她见家里来了客人,为了避免尴尬,便说和同学约好了去看考场,礼貌的打完招呼之后便离开了家。
她看完考场回来,在小区的院子里正好碰见和父亲一起来家里的那名中年男子,这名男子也看见了她,神情明显很慌张,四目相对,男子眼中满是杀气,这种眼神让她一股凉气从头凉到脚。
二人擦肩而过,就在这一瞬间,她发现该男子裤子膝盖部位湿淋淋的。
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加快了脚步往家赶,可当打开门那一刻,她顿时被吓傻了,屋子里凌乱不堪,自己的父亲躺在了血泊之中。
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女孩子哪见过这种阵势,她下意识的跑出家门,赶快去叫人。
此时大脑一片空白的她,一口气跑到了姑姑家,哭着把自己家里的事告诉了姑姑,姑姑一家闻讯后迅速来到了她家,眼前的一幕同样震惊了众人,悲痛之余迅速报警。
接到报警以后,当地警方十分重视,时任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局长胡义亲自带队,带领各相关单位迅速赶到现场,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工作也迅速展开。
虽然现场非常杂乱,但是公安干警们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勘查得非常仔细,不放过任何痕迹,全面采集物证。
经现场勘察发现,门锁并没有损坏,尸体呈俯卧状、颈部锐器伤,现场有破碎的啤酒瓶、切开的、开着的电视机和水龙头等。
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由熟人作案的故意杀人案。
经过走访得知,被害人李某,没有正当职业,与妻子婚姻破裂后,带着女儿一起生活,平日里经常结交一些社会闲散人员。
案发当天,李某和一陌生中年男子曾在小区的小卖铺买过烟、啤酒、,随后二人进入李某的家里。
紧接着大规模的排查迅速开始,重点筛查与被害人李某交际圈中的犯有前科和吸毒人员。
在排查的同时,根据已有线索,警方画出了嫌疑人的画像,配合调查。
凶手被抓
经过一个月的大规模排查,最终发现,一个叫‘尕喜’的人员,在案发后音讯全无,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
此人嫌疑最大。
但由于当时通信、交通和刑事科学技术限制,一直没有查到嫌疑人,谁也没想到这一茬就是20年的时间。
此案成为了当地警方心中的痛,刑警队换了一批又一批,每一批上来的时候,都发誓要侦破此案,但最终留下的永远是遗憾。
虽然案子没破,虽然环境几经变迁,但干警们破案的心永远没变,20年来,当年所有的物证被保存得完好无损,他们相信终有一天会将杀人犯绳之以法。
许多当年参与此案的干警们,从风华正茂到两鬓风霜,真可谓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案件的转机出现在2020年,这一年,公安部、省市公安机关开始进行“陇风-2020”专项行动动,集中精力破获命案积案。
七里河公安分局利用这次机会,迅速调整工作思路,组织召开命案积案攻坚专项会议,要求“一切从零开始,重新梳理案情,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找空间、补短板、寻突破”。
各部门闻声而动,当年参与命案侦办的老侦查员们别被调动了起来,立即组成新的工作专班,一切从零开始,对“6·09”命案重新分析研究。
随后,办案民警从物证中提取检材,做了不下30次试验,一次次拆分数据,反复比对,寻求突破。
2021年4月7日,这起20年的积案迎来了重大转机,刑事技术大队从“6·09”案提取的检材中分析检出一男性个体DNA分型,经进一步送检市局刑侦部门,验证认定该DNA分型与有吸毒史、犯罪前科人员张某高度吻合。
抓捕行动迅速展开,当天下午6点左右,在七里河区某家属院内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成功抓获。
经过20年的风霜变化,此时的张某早已是一个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抓捕人员在他家看到满桌子的药品,于是本着人道主义原则,把他平常所服用的药品全部带上,并从其女儿处记下了服用药品的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
在刚审讯的时候,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张某却倚老卖老,死不承认杀人的事。
但即使是这样,审讯人员依然关心他的病情,在他该吃药的时候,亲自把药给他拿到身边,让他服药。
凶手被抓
审讯人员的这一举动,确实有些打动,但他还是抱着侥幸心理,一直在抵抗审讯,对侦查员的讯问,他一概回避。
当然这难不倒审讯人员,因为警方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DNA信息是他无法反驳的事实。
当审讯人员向他说明现场提取到的物证,经过DNA检测就是他,进而反问如果不是他,为什么他的DNA信息会出现在案发现场。
此话一出,张某再无话可说,全部招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原来,二人张某和被害人李某是孤朋狗友,二人为了钱经常在一起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
一次,张某偷东西后被李某发现,李某不想张某独吞,于是提出分赃,还威胁说,不然绝对不会让他好过,张某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审讯现场
2001年6月9日,李某将张某带到家里分赃,李某女儿见家里来了客人,便主动提出离家看考场。
李某的女儿走后,二人便开始讨论分赃的事情,但张某认为李某狮子大开口,不同意李某提出的分赃比例,随即开始争吵,期间李某多有威胁。
张某怕事情败露,对自己不利,一怒之下,趁李某不备,直接用刀刺向了李某。
见李某倒地不醒后,张某在李某家翻箱倒柜,一是翻找财物,二是制造入室盗窃杀人的假象,随后出逃,不想在小区内遇见了张某外出看考场归来的女儿。
张某怕事情败露,不久便逃离兰州到青海多地躲藏,逃亡多年后,他一直没有被抓,便放松了心理,又回到了兰州,不想案子过去20年后,他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连他自己都说:“20年了,我自己都快忘记这件事了,我以为你们也忘了,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如果走在路上,谁能想到,一个身形佝偻,走路都费劲的老头,竟是一个杀人犯,二十年的时间,岁月虽然风霜了他的双鬓,刀刻了他的脸庞,佝偻了他的身躯,但依然掩盖不了他杀人的事实,他也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正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