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洪小棠 2024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的翘尾行情给投资者带来了诸多惊喜。在第四季度大盘急速“猛攻”的走势下,有人“满仓坚守”赚得盆满钵满,有人“中途砍仓”对盘空落泪。
无论过去一年投资者的收益如何,市场的瞬息万变,都是其独特的魅力。
2025年的投资市场会更好吗?基金投资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配置基金以锁定机会、防范风险?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经济观察报采访多家公私募投研人士,对新一年的基金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与较为明确的投资机会做出了真诚建议。
2024年,哪类基金更赚钱?
“对我而言,2024年是被股市‘毒打’多年以来收益率、收益额和投资认知提升最好的一年。”一位投资者如是总结了2024年的投资感受。
该投资者表示,过去一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市场低位要敢于加仓,但加仓要有依据,不能随心所欲地加;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投资标的,耐心等待回调到相对低估区域。但优质公司的底部区域很难等到,只有市场出现较大恐慌或者板块出现较大的恐慌期才能等来,这需要运气和日常的资金储备。
另一位主要投资基金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也做出了细致的总结:2024年,她的整体年度收益率为6.27%,跑赢了中证偏股基金指数(收益率4.00%),但是大幅跑输了沪深300指数(14.68%)。
与净值波动较大的权益类基金相比,债基和“固收+”基金在2024年也成为不少投资者对冲股市波动,达到“股债跷跷板”效果的另一种选择。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经济观察报采访多位投资者听到的较为一致的答案。2024年,债基普遍给他们带来了较好的收益。
2024年,长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7年底的3.88%下降至近期的1.6%左右。
债市持续走牛,中长期纯债类基金普遍表现不俗,2024年年均获得了4.73%的收益率,好于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表现。其中,采用久期策略的基金好于票息策略基金。固收+基金在9月之前受股市拖累,表现不如纯债类基金,但“9·24行情”爆发后,固收+基金反弹明显。
岁序更新,2025年已然拉开大幕,广大基民通过复盘前一年的收获而重新审视和确定投资基金的方向。
权益市场:指数产品受青睐
2025年,机构投研人士如何看待市场走向?
从基本面来讲,多数受访的投研人士对2025年的A股市场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政策层面的支持可能会更加积极,逆周期政策亦可能更加有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形成更好的配合,并有望提振A股市场信心。随着基本面的改善,A股盈利增速将会迎来边际好转,带动投资者情绪回暖,叠加机构投资者仓位回升,带动增量资金加速入市。
不过,随着主动管理的产品收益向市场指数靠拢,指数产品因高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的特点,受到市场认可和投资者的青睐。
结合2025年的配置环境,有机构建议,可以根据不同风险收益进行配置,包括以相对收益为目标的“红利+科技”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配置策略;及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多资产ETF配置策略、“固收+红利”配置策略:
配置方案一:红利+科技的ETF平衡策略。红利资产依然具备较好的防御属性,是穿越牛熊的“盾”;科技板块收益弹性好、成长潜力高,是牛市时最锋利的“矛”。红利ETF+科技ETF的配置策略,可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做到较好的年化收益,同时红利资产的高股息率能够降低由科技板块高弹性带来的较大回撤。
配置方案二:股、债、黄金的多资产策略。多资产策略可以以股票ETF、国债ETF、黄金ETF等作为底层资产,结合当下市场环境做出动态交易调整。
配置方案三:固收+红利的绝对收益策略。利用固收、红利资产的低相关性形成风险分散,构建固收+红利绝对收益策略,在满足投资者回撤控制的情况下达到收益增厚目标。
从权益资产的投资机会来看,多数投研人士认为红利资产依然会成为2025年较为具有确定性收益的投资方向。原因在于,过去连续三年强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红利资产。在宽货币、弱信用、弱增长的环境下,红利风格的宏观胜率依然很高;同时险资的欠配压力,也兜底了板块的下行风险。所以,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红利资产都看不到逆转的信号,并且向后看,红利依然是高胜率、低赔率的配置型资产。
债券:债牛或延续,但波动率加大
在优质资产荒、权益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24年的债券市场呈现牛市行情。根据Wind数据,中证全债指数、上证10年国债指数、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2024年全年涨幅分别为8.83%、9.4%、8.32%、7.61%。
在全市场共计5802只债基中,有5713只债基在2024年实现了业绩上涨,占比高达98%,年内平均收益率为4.59%。
对于债券基金,2025年投资者该如何配置?
多位受访的投研人士认为,债牛格局或将延续,但债市波动率可能会有所加大。2025年宏观经济或将处于蓄力向上、温和回升的关键期。在经济温和复苏确认的过程中,低利率环境料将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降息降准、创新性货币政策等实施的概率可能较高,市场流动性可能会比较充裕,利好债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和交易活跃度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连续多年的债牛行情行至当下,债券市场各种信用利差、期限利差已经压缩到了极致,虽然中长期配置价值明确,但收益率继续向下的空间较为有限,市场可能会在不断震荡中寻找新的利率中枢,过程中波动率也会有所加大。
对于基民投资债券基金,需要针对不同券种和久期,采取不同的配置策略:
短债债基:受货币政策、资金面等影响较大,2025年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因此短端确定性较高。但考虑到当前资金价格水平相较于短端债券收益率偏高,因此现阶段短端债基持有性价比有待提升。
中长债基:已经定价一定幅度降息预期,若短期内降息幅度不及预期,可能会出现震荡情况。此外,超长端期限利差尚有压缩空间,值得关注。
黄金:合理配置至关重要
虽然金价在2024年年尾出现震荡回调,但这丝毫不影响黄金成为这一年最炙手可热的资产之一。2024年,国内黄金T+D累计涨幅达到28.11%,伦敦金累计涨幅为27.23%,超过七成的黄金ETF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7%。
狂飙的黄金行情,让不少投资者通过黄金资产享受到了丰厚的收益。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对黄金价格的走势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投资者表示“又一次见证了历史”,也有投资者认为金价已经很高了。
进入2025年,黄金作为此前一年耀眼的投资标的,上涨行情还会延续吗?黄金ETF还值得投资吗?
在部分投研人士看来,金价或依然处于牛市通道,2025年或有望突破3000美元/盎司,人民币金价或将较之美元金价实现更大涨幅。
多位投研人士认为,地缘政治局势、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世界货币体系的调整,都是支撑金价长期上涨的核心因素。随着全球央行逐步进入降息周期,资金宽松将进一步提升黄金的吸引力。此外,金砖国家的扩容以及美元体系的挑战,可能推动对黄金等非传统储备资产的需求加大。
多位投研人士认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合理配置黄金资产至关重要。其中可以重点关注黄金ETF。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一方面,有必要明确投资目标及风险承受能力。短期投资者可关注金价的波动因素,而长期投资者则应重视黄金的保值功能。另一方面,投资者需要合理选择投资方式,通过定投等策略降低波动带来的影响,并持续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和地缘政治局势。
洪小棠经济观察报记者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
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