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东一支长期被边缘化的武装力量——也门胡塞武装“不装了、摊牌了”,嚣张表示自己精准袭击了美国引以为傲的"艾森豪威尔"号超级大航母。
不光打了,还打了两次!
如此挑衅行径引发一片哗然。只不过,它怎么也想不到,美国竟然硬生生“打肿脸充胖子”,对此事闭口不言、避而不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国打别人就行,自己挨打就不承认?
«——【·敢打美国航母,什么来头·】——»
按理说,身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只需简单拍摄几段航母视频,就可轻易澄清谩骂。
然而,美军一系列反常操作,不仅没有为自己正名,反而越描越黑,让人更加相信胡塞武装的袭击是事实。
这一突发事件,将胡塞武装推上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它从何而来?又为何敢向远超自身的美军航母发起挑战?
一探胡塞武装的渊源,它自1992年形成伊始,就是一支源于也门民众的武装力量,势单力薄。
但随着多年的内战洗礼,尤其是2014年扩大武装对抗后,胡塞武装逐渐成长壮大。
如今,它已拥有导弹、无人机等多种武器装备,人员数量达10万人左右,打击力量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这支武装还得到了伊朗政权大力支持,从物资到武器装备,伊朗可谓是慷慨相助,给予了胡塞武装重要的外部支持。
其中,伊朗提供的远程导弹就是一股重要增力。早在2021年,有报道称胡塞武装获得了一种射程约800公里的伊朗制造反舰导弹。
综合胡塞武装其他中近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成群无人机集群的打击能力,对现代化军队都将构成一定威胁。
虽然单从装备上,胡塞武装与美军仍有不小差距,但其作战能力已得到长足提升。
另一个促使胡塞武装直接向美军挑衅的重要原因,是对美国在也门内政的持续干涉深怀不满。
多年来,美国一直支持也门俄政府军,并对胡塞武装进行无人机空袭和导弹打击,造成平民伤亡。
就在本次胡塞武装宣称袭击美军航母前不久,美英军机就曾对也门首都萨那地区展开多轮空袭,导致数十人死伤。
毫无疑问,这加重了胡塞武装对美国的仇恨,也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依靠单一武器很难对付远程的美军。
唯有同时动用各式导弹和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等多种手段,才可能对高价值目标产生实质威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塞武装用以前从未有过的强硬语气,公开向世界宣告已成功袭击世界第一航母编队——"艾森豪威尔"号航母。
面对如此骇人的声称,美国政府乃至军方的反应出人意料地暧昧模糊。
尽管白宫方面一度反驳有关言论,但美国海军却罕见地对航母是否遭袭避而不谈。
更令人费解的是,航母指挥官的系列公关行为,不仅未能证明航母平安无事,反而引发舆论对其自身都产生了怀疑。
一会发自己的小狗安然无事,一会又发三个月前的画面,假装航母上一切都好。最终,美国海军选择了无视,不再就此事置一词。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外力才能还原真相。这一次,中国民营航天公司觅熵科技立了大功。
«——【·一不小心拍到了什么·】——»
作为中国新兴的民营航天公司,觅熵拥有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载人航天遥感云服务能力。
在本次事件中,该公司利用自身卫星优势,发布了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最新卫星影像。
照片清晰地捕捉到,该航母在事发期间正在红海北部补给,只是远离当初被袭地区。
图像虽未显示航母遭到重大损伤的痕迹,但其补给模式已有异常,表明航母上出现了一些情况。
此外,补给画面与美军自身公开情况也存在一些差异,不难看出,美军一直在有意遮掩一些事实。
卫星照片为真相拨开了迷雾,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美国军事实力、政府决心的质疑。
坦率地说,世界一度认为遭遇挫折只是美军小题大作,但当航母遭遇袭击后,却用模糊和无视来自圆其说,这不免引人遐思,美国当前究竟在陷入什么困境。
一度自诩"不可战胜的武装力量"的美军,是否现在已经没有对抗来势汹汹的胡塞武装的信心了?
它真的担心一次小冲突会导致大火球的燎原蔓延?抑或是已经失去了对其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和声望的信心?
不可否认,这起事件折射出美国单边主义和武力干涉他国的做法,正在引发越来越多国家和力量的不满和反弹。
美国虽然拥有强大军事力量,但其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遭到反噬·】——»
回顾近年美军在中东的记录,着实也不算光彩夺目。2021年8月,在阿富汗战乱20年后,美军仓皇撤退,轰然退出,让人不禁对其战略决心产生质疑。
如今的也门,则让美军直接成为笑柄。这种乌有乌无、毫无证据的诽谤性攻击,其实是对美军声望和军事威慑力的极大贬低。
不难发现,在全球范围内,"美式民主"和所谓"人权高度"的价值观,正在遭到越来越多国家、民族、政治力量的批评和抗议。
在他国内政中横加干涉、罔顾国际法和主权原则,公然使用武力违背《联合国宪章》,已使得美国在中东及世界其他地区丧失了大量影响力和威信。
毋庸置疑,美国对于也门等中东国家丝毫没有"民主与自由"的诚意。
所谓的"干涉"无非就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将美军打击武力输送到包括胡塞武装在内的反对派手中,成为一种畸形反噬。
即便美国声称只是针对极端分子实施"反恐"行动,但在当地民众眼中,都是外国入侵者干涉内政。
这种国际主义武断态度,已经在也门等中东国家制造了大批不满和怨恨情绪的滋生。
事实就是,在种种政治、军事和经济制裁之下,也门依然陷入动荡,积贫积弱,无力改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制度等根本性问题。
美国虽然不断获得军火销售利润,却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也门人民的生活质量,营造长治久安。
因此,无论美国如何包装自己的理由,在也门人民眼中,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善意的外国力量。
正是看透了美国霸权主义的虚伪本质,也门胡塞武装才不惜一切代价向其反击。
即便是不了解局势的外人,从其敢于向美国航母挑衅这一举动,也能看出它对于美国军事力量已没有丝毫畏惧。
事实上,即便胡塞武装袭击未能造成实质伤害,但单单就敢于公开向美航母射击这一点,就已足以向世人证明,美军的航母王牌形象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实质冲击。
这一重大转折固然源于美国单边主义走火导致的反作用,但更多地还反映出美国霸权主义已经日渐没落。
人们讥讽,美军航母"艾森豪威尔"号平日在海上所向披靡,如今却不敢在中东红海大打出手。
原因或许并非担心武力的直接冲突,而是如果激怒了胡塞武装,将可能导致更多原本忍气吞声的力量也不甘示弱站出来对抗。
一旦事态进一步升级扩大,美国就将陷入另一个更加泥潭深陷的境地。
«——【·霸权主义始终不可取·】——»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对比美国航母遭袭前后,美英军机对也门频繁进行的空袭行动,便可发现,胡塞武装似乎在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报复手段。
胡塞发言人更是直指:"只要是美英的目标,我们都会打击!这是对它们最近空袭行为的报复!"如此铮铮悍言,自然令美国忧心重重。
一旦胡塞武装真的掌握了某种可对抗航母的杀手锏武器,并反过来坚决回击美军舰队,那么美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军事战略布局,就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毕竟,航母编队作为美军在全球投射力量的王牌,一旦不再像以往那样"战无不胜",美国的军事外交就将陷入被动。
更重要的是,倘若美国不得不因胡塞武装的反击而主动退出也门局势,将被看作是一次严重的个人外交政策失利。
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武装跟进仿效。到那时,不仅是在中东,就连拉美、非洲等地的美军存在都可能遭到社会运动和地方武装的冲击和威胁。
因此,在面临胡塞武装公开挑衅之时,一向霸道的美国政府这次反而语出狯钜,行事谨小慎微。
毫无疑问,美国决策当局正在权衡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和代价:是该奉陪到底坚决反击胡塞武装,维护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声威?
还是继续使用外交和经济手段,避免引爆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不难看出,抛开传统强硬路线,是出于现实利弊的权衡。毕竟,中东地区至关重要,那里不仅是世界能源通道要冲,更是美国驻扎军事力量投射全球战略的中心地带。
一旦因急于对付胡塞武装而打响战斗的火柴,很可能就会引发整个中东的民族主义、反美国主义的燎原大火。
倘若事态升级到某些重要盟友国被波及,还可能打击到美国在欧洲、非洲乃至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这无疑是一个极不理智的选择。
即便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如果仍然固步自封、死撑单边主义立场,势必会陷入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当越来越多国家和力量对美国失去恐惧和畏惧心理,美国的软实力和外交影响力就将不断削弱,其霸权主义做法也将受到更多批评和抵制。
换句话说,无论美国在也门内战等问题上如何选择,单是这一次被胡塞武装公开挑衅的事实,就已经说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武断行径正在自我添堵,正在让其日渐失去道义制高点。
倘若美国继续我行我素、对内战问题武力过度介入,无疑将陷入更加被动挣扎的境地。
相比之下,和平对话、互相尊重主权的做法,才是解决中东地区内战和冲突的正确之道。
希望美国能早日醒悟,汲取教训,用实际行动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尊重主权平等的原则,通过外交谈判等和平方式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