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我们分享了基于2025年2月3日运行图的G、D和C字头始发终到车次数据。
数据显示,有58座城市开行的始发终到车次数量突破了100列。同时,全国还有58座城市,暂未开行G、D或C字对始发终到列车。
虽然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特性,高铁通常指高速运行的列车,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G、D和C头字都算做高铁。
所以,人们更习惯将G字头的高速列车称为高铁,将D字头称为动车,以及将C字头称为城际。
从运行速度看,G字头通常要快于D字头和C字头,所以G字对高铁开行数量,才是一座城市是否是铁路枢纽的重要参考依据。
基于前述的数据,共有14座城市开行的G字头、D字头和C字头车次数量超过了400列。
天津、南昌、南宁、福州和哈尔滨,开行的G字头、D字头和C字头车次数量均在330列以上,但均少于400列。
出于图表美观的考虑,本篇不将这些城市纳入对比范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城市已经失去竞争铁路最重要枢纽的机会。
进入对比范围的14座城市,各自的G字头车次数量是多少,占本地G+D+C车次的比重分别又是多少?
通过这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大概知道一座城市铁路枢纽的含金量。可以说,G字头数量越多、比重越高的城市,高铁时代枢纽的含金量也越高。
14座运行车次超过400列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杭州、长沙和郑州的G字头车次比重超过了60%,其中长沙更是高达85%。
从G字头数量看,北京和上海超过一千列,深圳和广州600列,长沙、武汉和郑州400列。
西安、成都和昆明的G+D+C车次虽然排进了全国前十,但由于G字头比重低到三分之一,所以G字头车次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城市。
从比重看,北京、上海、深圳、长沙、郑州、青岛和杭州,G字头比重超过了50%,是G字头为主的铁路枢纽。
广州和成都的C字头比重,是三种车次中最高的,高铁枢纽的含金量稍有偏低。尤其是成都,全市辖区内始发终到车次中,接近一半都是城际列车。
而西安和昆明,D字头比重是最高的,这可能与当地的地形地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