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春天
追逐梦想
今天,我们迎来立春节气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供稿: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立春三候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摄影:刘宏阳
一候东风解冻
东风送来温暖的气息,冰雪开始消融,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蛰,藏也;振,动也。蛰居冬眠的虫类感受到大地回升的阳气,慢慢在洞中苏醒。实际上,这里的蛰虫也不仅仅指虫子,它还泛指那些有冬眠习惯的小动物。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摄影:宋会强
三候鱼陟负冰
陟(zhì),意思为“升”,水底的鱼群感知到阳气,间或到水面游动,但水面上还有尚未融化的碎冰碴儿,所以看起来就像是鱼背着冰块在游泳。
立春习俗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供稿: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迎春 }
“迎春”是立春时节的一项传统习俗。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在今日,一些地方仍会在立春日祭祀土神、句芒神(春神),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等。
{打春 }
民间称立春为“打春”,是很有动作力度的心情体现。立春时节,有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的习俗,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立春时,民间制作春牛,鞭打之,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春耕生产,莫误农时,同时也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摄影:王越
{咬春 }
在立春这天,全国各地都有“咬春”习俗。明《酌中志》里说:“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咬春”取的是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多是吃春饼和春卷,北方还会吃萝卜。简简单单一个咬,不单是动作,更在人心底埋下了一种吃得了苦、扛得住风雨的韧劲儿。
蛇年“两头春”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摄影:乔健
蛇年为啥“两头春”?
“两头春”是中国农历历法中闰年时出现的现象。农历闰年是384天或385天,多于公历一年的天数,就可能会出现农历闰年一年中有25个节气,年初一个立春节气,年尾一个立春节气。
乙巳蛇年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一年为闰年,全年共有384天,起于2025年1月29日,止于2026年2月16日,包含了两个立春节气,即乙巳年的正月初六立春(2025年2月3日)和同年腊月十七立春(2026年2月4日)。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摄影:乔健
“两头春”罕见吗?
相对于“两头春”,还有“两头无春”和“单春”,即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或只有一个立春节气。
“两头春”并不罕见,反而很常见,平均2年至3年就会出现一次。统计显示,在本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年份有37次,“两头无春”的年份有37次,“单春”的年份有26次。
这么来看,“两头春”和“两头无春”是再正常不过的历法现象,公众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将之与吉凶福祸相关联。
一年“两头春”,春暖一整年
愿所有人不负春光
笃行奋斗、勇毅前行
努力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来源:首都之窗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