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扎心的评论:
“现在终于明白,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了。原来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自由和快乐,其实一开始就有了。”
愈是年纪渐长,我们便愈发厌倦漂泊,不管有钱没钱,也不管山高水远,一心盼着回家过年。
可一旦踏上归乡路,你我的心头又不免涌起一丝惆怅:
渐行渐远的,其实不是老家,而是自己的童年,是儿时走过的乡村小路,是陪自己长大的亲人朋友,是满村弥漫的烟火气息。
正如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所说: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以短短10篇文章,追溯了自己前半生的轨迹。
从无忧无虑的烂漫时光,到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恰如无数普通人的来时路。
当你过年回家,重新翻开这本书,便会恍然惊觉:
随着一年年匆匆流逝,回不去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小时候的快乐。
回老家过一次春节,才真正读懂了《朝花夕拾》的含义。
01
过年不只为团聚
也是在找回过去的自己
一年到头,我终于趁春节之际,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乡。
刚走到村口,便碰见一群小朋友在路边逗猫狗、放鞭炮。
拐进胡同里,又撞见邻居老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剪花纸、写福字。
进了自家小院就更热闹了,晚辈们正围坐桌前,叽叽喳喳地学包饺子。
在孩子们奔跑的背影和洋溢的笑容上,我仿佛看见了儿时那个无忧无虑的自己。
不禁想起《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先生,任凭岁月转瞬即逝,他也始终珍藏着美好的童年碎片。
鲁迅出身于大户人家,父亲管教严苛,族中规矩众多。
可再严格的约束,也无法磨灭一个孩子探索新鲜事物的天性。
有一回,他救下一只被蛇咬伤的隐鼠,把隐鼠当作宠物般精心照料。
从那以后,他几乎与隐鼠形影不离,允许它爬上饭桌,舔舐碗沿,甚至把它放在自己膝盖上玩耍。
除了逗弄小动物,鲁迅还喜欢去杂草丛生的百草园中“探险”。
他穿梭于野草间,一会儿趴在地上捉蟋蟀,一会儿又爬到树上摘桑葚,一玩就是一整天。
后来进了学堂,百草园去得少了,他又在三味书屋的小园子里找到了新的乐趣。
他跟小伙伴们一起折蜡梅花、捉了苍蝇喂蚂蚁,还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临近年关的时候,天气骤冷,大雪纷飞,依旧阻挡不了他出门玩耍的热情。
他和几个玩伴们一起打雪仗,还跟着家里的长工去雪地上捕鸟。
等到新年当天,他会向保姆阿长道句“恭喜”,吃点福橘,再去围观街坊四邻放烟花爆竹。
跟过年一样隆重的,还有当地的五猖会,即迎神纳福的庙会。
那一天,戏班子、仪仗队会轮番出场,城镇各处也都挤满看热闹的男女老少。
尚且年幼的鲁迅,更是欢欣雀跃,一大早就去码头上等着登船前往庙会。
船上的风景,美味的吃食,精彩的表演,如一场奇妙的梦境,久久萦绕在他的灵魂深处。
作家赵挺说过一句话:“二十多年前我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外婆家小院里蹦跶,感觉世界美好,我早已走遍。”
人这辈子,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所求不过是一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为此,我们一路跋山涉水,走遍了全世界,最终却在承载童年记忆的家乡找到了。
小时候,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颗糖果,一本小人书,就能让我们快乐一整天。
长大后,有了车,有了房,日子逐渐平稳,可我们肩上的担子重了,心里的烦恼也多了。
只有过年回家时,我们才能停下脚步,放松心情,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回惬意与自在。
逛逛曾经来回无数次的乡间小路,看看每年夏天最爱爬的那棵老树,再买一把背着父母偷偷玩的哑炮。
找回童心的同时,你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卸下一年的负担,拂去一身的风霜。
02
记忆中的美好
足以治愈人的一生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童年,永远地停留在了十三岁那年。
当时,鲁迅接连经历了家道中落、父亲患病、被迫寄人篱下等一系列变故。
见他家已无权势,为父亲治病的庸医,仗着他不懂医学,故弄玄虚地坑骗他的钱财。
一向见不得别人好的邻居衍太太,也趁机落井下石,造谣说他偷了家里的东西变卖。
为了躲避流言,他只好收拾行囊,告别家乡,前往南京一所免费学校读书。
谁知,那所学校环境简陋,制度混乱,第二年还因时代动荡而突然关停。
无处可去的他,只能四处打听门路,远赴日本留学。
早早见识过人心的凉薄,世事的险恶和现实的跌宕后,鲁迅久久不愿回到家乡去。
然而,从日本到杭州再到北京、上海,他的脑海中仍时常浮现一幕幕熟悉的场景。
他记得保姆阿长讲过的那些稀奇古怪的鬼故事,舍不得弄丢对方特意为他买来的《山海经》。
他格外关注五猖会等民俗活动,四处搜集戏台演出角色“无常”的背景故事和画像。
哪怕后来身患重病,他也拖着虚弱的身体,带着儿子海婴燃放了整整三天烟花爆竹。
他说:“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无论日子再苦再难,只要回望一下过往的点滴美好,他的心底又会涌起无限的动力。
总有人以为,往事已矣,如同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看得见摸不着,没有半点分量。
事实上,所有令你感到幸福的记忆,都会深深嵌进你的生命中,时时给予你慰藉与力量。
或许现在的你,为追随梦想、改善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终日奔波于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
可当你在工作中碰壁,因人际而受挫,为琐事而苦恼,第一时间想起的还是生养自己的故土。
那些自在奔跑的快乐,亲友围坐的温馨,身心放松的惬意,永远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
尤其是每年春节回家,吃上父母做的饭菜,陪老街坊聊几句家常,跟儿时的玩伴聚个会,再大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未来的日子里,不管走了多远,飞了多高,对童年的眷恋,始终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底。
趁着过年回家,重温热乎的烟火气,你心中的浮躁与不安都会被温馨记忆一一抚平。
03
对过往最好的纪念
就是珍惜当下
在创作《朝花夕拾》之前,鲁迅历经时代动荡,抨击了人性的种种阴暗面。
但满怀愤慨的表达,一度掏空了他的内心,使他感到无比疲惫与空虚。
于是,他决定放慢脚步,追溯过往,用珍藏已久的童年记忆纾解心中郁结。
而在追忆的过程中,他发现:
每一次的开怀大笑,早已化为了他内心深处的动力,支撑他扛过低谷,教会他珍惜当下。
独自赴日本留学期间,他住在简陋的客店里,每日只能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起初语言不通的他,还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做的讲义笔记也错误百出。
为此,有些不友善的同学,污蔑他考试作弊,嘲讽他是“低能儿”,经常有意无意地排挤他。
处境如此艰难,他却没有放任自己浑浑噩噩,而是专注做好眼前的事情。
他积极克服语言关,认真订正讲义,最终让自己的课业成绩达标。
他依旧保持心中的善意,与关照自己的老师藤野先生建立起了深厚情谊。
后来,他为救国弃医从文,整日埋头读书学习,钻研写作,但好几年都没折腾出什么名堂。
二十九岁那年,几乎身无分文的他,在母亲的催促下选择回国找工作。
他辗转各地,先后当了化学、生理学老师,又在教育部谋过差事。
纵使经历跌宕,他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决定,只管过好当下的日子。
最终,他凭借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一跃成为文坛大咖。
真正明智的人都明白,过往虽美好,但过往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珍惜当下。
有段话说:“当你三十岁的时候,去买十八岁的东西,去二十岁想去的地方,已经毫无意义;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只有世事无常;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你多年来心心念念的家乡菜,好不容易吃到嘴里后,才发现它们并不如记忆中美味。
你小时候吵着闹着要买的玩具,如今有了钱能买,但也再不复当年的满心欢喜。
因为你怀念的并不是一份食物,一件玩具,而是曾经那个无拘无束的自己。
作家白先勇说:“这是一种亘古的惆怅,水流往西了,就不会东回了。春天也是,花也是,时间也是,一去不回的。”
时光注定一去不复返,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惋惜过往,而是珍惜当下。
因为每一个当下,都将成为不可追的过往,填满你未来的回忆。
这次春节回家,去拥抱想念的人,回味小时候的乐趣,再尝一口从小到大最爱的美食,重新拥抱生命中最熟悉的一切。
从过往中汲取的能量,会支撑你直面当下,将生命中的每一刻都过得充实而饱满。
鲁迅先生说,“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为了纪念永远逝去的韶光,吊唁曾经天真烂漫的自己。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都逃避不了一个悲哀的事实:
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于青春的感受,有些东西要靠消失才能证明它的珍贵。
日子一天天地往前走,我们也在一年年地长大,儿时玩伴渐行渐远,故乡也已不复当年模样。
但在最美好的年纪,留下的那些最珍贵的回忆,是你一辈子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也许你为碎银几两远走他乡,为家人温饱四处奔波。
劳累了许久,不妨趁着春节放假,停一停追逐的脚步,缓一缓紧绷的心弦。
重温儿时的记忆,找回纯澈的自己,去感受最简单也最扎实的快乐。
纵使你我青春不再,也能岁岁年年都永葆童心,活得自在。
点个赞吧,这个春节,敬往事一杯,再整装出发,珍惜过往也不负当下的人,终会被岁月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