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有点儿二的二姐。
昨天下了高铁,我就迫不及待地冲进电影院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
从电影院走出来,我突然想到了曾经网络上非常火的一句话:“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为什么?
这还得从这部电影本身和它的导演饺子说起。
01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
在第一部里,哪吒一出生就自带魔丸的诅咒,被众人视作妖怪,被囚禁、被误解。
父母骗他是灵珠转世,诓着他去修炼,想让他避开成魔的命运,走上正途。
但得知真相后的哪吒,觉得自己被所有人欺骗,当众化为魔童准备大开杀戒。
最后,他被父母感化,直面天雷劫咒,只剩下一缕残魂。
到了第二部,重生的他又经历了被欺骗,被利用,愤怒让他成了有心之人的帮凶。
他原本以为成了仙,就可以摆脱魔童的身份,让父母和整个陈塘关的百姓都为他感到骄傲。
可仙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弃整个陈塘关的百姓于不顾,让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亲被炼成仙丹。
最后,他终于坦然接受了自己魔童的身份,和敖丙联手打败道貌岸然的仙翁。
经历了那么多,哪吒依然没有向这个世界的规则妥协,反而说:“我们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这句话一出,不就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具象化吗?
于我而言,这部电影讲述的只有两个字:选择。
在经历了无数残酷现实洗礼之后,依旧选择终于初心的执着。
哪吒如此,影片的导演饺子亦是如此。
02
有人说:“要说动画导演里谁最执着、最能扛,那非饺子莫属。”
饺子,原名杨宇,是个半路出家的动画人。
2000年,饺子按照父母的期望,考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按照常规的路径,饺子应该顺利从药学院毕业,然后成为一个抱着铁饭碗的医护人员。
可在求学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三维动画软件MAYA,他的未来规划,也因此发生变化。
这一变,他就坚持了20年。
他自学动画创作,毕业后的第二年就创作了动画喜剧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并先后入围第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国内外奖项。
2015年,他开始创作《哪吒》,十年磨两剑,两部作品都非常成功。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50亿,成为2019年的黑马。
如今《哪吒之魔童闹海》上线5天,已经突破了30亿的票房,豆瓣开分8.5分,在2025年的春节档里断层领先。
从一个普通的医学生,到动画导演中的一匹黑马,饺子用极致的热爱和坚持,硬是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就像影片中的哪吒一样,不相信既定的命运牢不可破,也想像他那样去打破天命。
如果说,天赋是他踏入动画领域的敲门砖,那忠于初心,死磕到底的执着,就是他走向巅峰的终极武器。
03
在《人物》的采访里,饺子说,他有一种死磕的性格。
他的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是一则只有16分钟的动画小短片,但完成它,饺子花了3年零8个月。
没有团队,没有资金,他全靠对动画的热爱,和硬是扛了下来。
白天打工赚钱,晚上熬夜创作,他甚至一度靠母亲的退休金过日子。
“那段时间,我几乎与世隔绝,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动画。”
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死磕精神,让《打,打个大西瓜》一口气拿下了国内外30项大奖,成了国漫史上的经典。
2015年,他开始做《哪吒之魔童降世》,从剧本到角色设计,从分镜到特效,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把关。
为了呈现哪吒的“魔性”,他改了100多版形象设计;
为了还原太乙真人的“川普”,他反复调试配音,直到满意为止;
为了一个短短几秒的打斗镜头,他能耗上几个月去打磨。
他说:“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死磕。”
到了《哪吒之魔童闹海》,饺子依旧没有放弃死磕到底的特性。
为了让动画师了解他的想法,他表演了电影里百分之七十的内容;
为了给观众呈现没有见过的场面,一个分镜都要磨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
他说,死磕到底后的突破,带来的快乐也是巨大的。
很多时候,如果不逼一逼自己,大家都不知道自己那么厉害。
如今,饺子弃医从影已经20年。
那个曾经不认命,对动画怀揣热爱的男孩,为了制作《哪吒》系列电影,死磕得白了头发。
但他却说:“反正人都会老,但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幸运。”
是啊,“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为之奋斗一生。”
曾经,”不知天高地厚“被用来比喻年轻人狂妄自大。
而饺子用两部《哪吒》向大家证明了:年轻,也可以凭着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畏,去打破禁锢,成就自己的未来。
他用自己的执着和死磕告诉我们: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只要足够热爱,足够坚持,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那么,新的一年里,就祝愿大家都能有不认命的勇气,找到自己的热爱,去“不知天高地厚”一下吧!
我是二姐,一个爱追剧爱思考、爱天马行空、爱瞎写胡说的中年少女。执笔写心,用写作找寻人生的多一种可能。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多多点赞转发,或者留言和我一起交流讨论哦~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分享,如侵权烦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