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当志愿军35万人马悄然渡过鸭绿江,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征程正式打响,这也意味着毛主席将会再度在实战中演绎《孙子兵法》的智慧。

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意味着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他的确是个难缠的对手,偏偏遇到了“道高一丈”的毛主席。

军史界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是一场胜利的但胜利得不圆满的战役,可对于李奇微率领下的联合国军而言,他们就是从这场战役开始见识到志愿军的不可战胜。

原因很简单,毛主席的兵家智慧成了志愿军扭转战局的锦囊妙计,这其中就包括抗美援朝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真相,以至于任何电影至今都从未提及。



第一个真相:“零敲牛皮糖”有效遏制不利局势

战役最初,志愿军政治部发布的《第五次战役政治工作指示》明确指出战役任务,即“大量地歼灭敌人几个整师,具体要求每个军歼灭一至两个团,战役的目的是取得主动权,争取缩短战争的时间”。

因为预定歼敌目标过大,完全背离了志愿军实际作战能力,也就导致实战一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第180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

正值前线战局危急,毛主席于5月26日致电彭老总,提出对联合国军打小歼灭战的方针。

尤其在召见解方、陈赓、邓华等志愿军重要将领后,毛主席加深了对朝鲜战场规律的认识,继而更加确定要在第五次战役之后采取打小歼灭战的作战方针,还将这一方针形象地喻为“零敲牛皮糖”。



5月27日,“联司”迅速作出新的调整部署,调动志愿军即人民军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展开防御,坚决制止敌军进攻,并要求各兵团首长以军师为单位机动地、灵活地出击,每次求得消灭一两个连至一个营。

如此一来,志愿军很快扭转了先前的被动处境,交战双方均转入防御状态,第五次战役宣告结束,历时50天,中朝军队共歼敌8.2万余人。

经此一战,美国军政高层被迫对中朝军队的实力重新作出估计,彻底放弃了占领全朝鲜的幻想,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战局开始向谈判方向发展。

第二个真相:“轮番作战”缔造第20兵团惊人战绩

因为志愿军当年运输补给能力和保障能力较弱,一般进攻作战只能维持7-10天,被联合国军称为“礼拜攻势”,李奇微还因此大肆推行“磁性战术”。

为了解决志愿军休整补充问题,保持战场优势兵力,以坚持长期作战,毛主席在1951年2月上旬提出了“轮番作战”的方针。



由此,中央军委制定了轮番作战计划,21个军轮番作战、轮番休整,每番作战9-10个军,第五次战役就是以第二番作战部队为主展开的,因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伤亡。

战役结束后,随着朝鲜停战谈判的开始,“轮番作战”计划未再实施,但计划中的第三番作战部队大部分也都先后入朝参战,其中就有杨成武率领的第20兵团。

临行前,毛主席特地为杨成武饯行,对他和兵团政委张南生有了一番战略部署,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部署,第二十兵团于6月入朝参战,立即解决了前线兵力紧张的困境,且开创了志愿军入朝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阵地防御作战。

在金城以南的三天激战中,第二十兵团歼敌1.7万余人,重创美军第七师,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单日歼敌最高记录。

整整24天的激烈秋季防御作战中,兵团歼敌7.9万余人,成功粉碎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圆满完成预期作战任务,迫使联合国军不得不于10月25日重新恢复朝鲜停战谈判。

如此辉煌战绩的背后,恰恰得益于毛主席的“轮番作战”方针与冷静细致的战略部署。



第三个真相:“工兵之王”缔造山地防御战奇迹

抗美援朝征程中,因为一位高级将领的到来,志愿军每日每个军的阵亡人数得以从80人降为2-3人,为志愿军在“三八线”山地防御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此人名叫王耀南,在红军时期就负责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任务,堪称“工兵之王”,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入朝参战。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王耀南结合平原地道战的经验,提出山地坑道战的战术,以至于志愿军将整个“三八线”的山体基本掏空,彻底解决了一线山地部队的屯兵、养兵、作战进攻与作战防御问题。

1951年10月3日至8日,联合国军与志愿军在马良山展开激战,其中,志愿军一个连的兵力依托马蹄形坑道,在一天时间里连续击退敌军21次进攻,毙伤敌700余人,我军仅伤亡26人。

值得一提的是,王耀南恰恰是毛主席希望志愿军打坑道战之际第一时间想到的人选,事实证明,此番派兵遣将是极为高明之举。



以上便是多年来不为人知的抗美援朝三个真相,即便国人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前线战斗的紧张与焦灼,终究无法想象毛主席在大后方决胜于千里的精准部署与殚精竭虑。

所以说,敢于迎战并不是决胜关键,无论局势优劣都能找到破局之道,这才是志愿军的可怕之处,毋庸置疑,毛主席是实现这一切的根本。

都说抗美援朝有两个仗、四个战场,毛主席都是其中的主导者与指挥者,可想而知,本文披露的这三个真相背后,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筹谋与智慧。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抗美援朝,更不会有如此辉煌的胜利!”时至今日,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参考资料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毛泽东抗美援朝智用《孙子兵法》_韩胜宝》《抗美援朝最大规模的战役反击战——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_张德彬》《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几个问题的辨析_夏洪波》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指导艺术_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三杨”_熊华源》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_春风》

《王耀南_毛泽东称赞为“民族英雄”的红军工兵创始人_廖春梅》

《开国领袖的立国之战——再论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杨冬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