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这段话一方面说明了任何能够说出来的事物,都不是永恒的,都在变化。世间的一切都是一时变化的情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世间的一切。
这句话也说明了真理是难以用言语全面、完全真实和准确的地描述出来,同时也有其时代背景,而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对事物的看法也在变化,不少过往曾一度被捧为真理的思想和观点被证伪、被推翻。
庄子用《轮扁论书》这个小故事强调要独立思考、与时俱进,不要盲目迷信先贤。
在老子和庄子等智者们心目中,人类只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类用语言描述的全部事物,都是基于人的角度,或并不客观。例如,事物的好坏,有用或无用,都是基于人的角度来看待。因此,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天地万物都是道的呈现,在看问题时,我们要升维思考,降维行动,从高一层维度的问题来找答案,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回到当前问题去解决问题。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的层次。
庄子习惯于站在更高的角度,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世间万物,因此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摆脱世俗的价值观,风俗和偏见的束缚,逍遥自在。
宇宙中的一切变化都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在变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偏离事物的秩序轨道,均有规律可寻。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我们要顺应自然、洞察规律、利用规律。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任何的事物,也都如阴阳两极一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终归平衡。
因此,越想得到什么,就要越从反方向去做,这也是顺应自然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