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即最低生活保障,是我们国家对于低收入家庭给予的经济补贴。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施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曾经“假低保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所以2025年,国家宣布要制定更完善的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



救助谁?

想要更好的完善低保制度,首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救助谁?这也是所有关注低保问题的群众所最重视的一点。

对于低收入人群的认定,我国曾使用过多种方案。为了能够更好的精准帮扶有需要的人,即使到了现在仍然在不断改进。

一开始我国提出了两条线,分别是绝对贫困线低收入线作为标准,以此来进行划分。



在2008年,国家放弃使用绝对贫困线,只保留了低收入线,将最初的两类低收入群体划为一类。

十年后,我国又设立了“边缘易致贫户”,也就是如今的“低保边缘户”作为补充。

之所以在低保户外又多了一个“边缘户”,是因为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的收入高于低保户,并不满足获得低保的条件,但高出的部分又实在有限,想要满足生活所需也有些吃力。和获得各种帮扶的低保户比,他们的条件反而更加糟糕。



到了今天,根据各省市收入情况的不同,大体将低收入人群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自然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收入低于低保且满足相应规定的个人或家庭。

第二类则是特困人群,主要指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更无人赡养、抚养或者应该尽这份责任的人没有能力赡养或抚养。

第三类就是上文提到的“低保边缘户”。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但不超过一定限度,根据各省市情况不同,所规定的限度也不同。



第四类是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这一类人群主要是因教育医疗等问题,刚性支出过多所导致的生活困难,且人均收入低于去年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五类是其他困难人员,涉及到各种特殊情况,也需要政府进行认定。

然而,尽管国家对低收入人群的认定,有着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审查机制,可在生活中我们仍能见到一些打着困难的名号,领取不属于他们补贴的现象存在。



“假低保”

诚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对于看上去和自己无关的低保关注度较低。所以就有部分人动了歪心思,“假低保”现象也因此产生。

想要办理低保,需要的是什么?需要家庭的收入证明、家庭的实际情况证明等,可在一些地方,低保看的不再是这些摆在明面上的手续和文件,而是关系和人情。

走后门、隐瞒收入、提供虚假文件、转移财产等各种手段,都被拿来放在低保的申请上,原本用来满足低收入人群最低生活需求的帮扶资金,成为了不法分子增加收入的手段。

低保所提供的帮扶资金并不多,对这些不法分子而言,可能只是一笔“小钱”,可却是低收入人群为数不多的生活费用,支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



针对这类不正现象,国家经过多次严打整治,才终于有所好转。许多网友也在低保改革方面提供了不少意见,只不过想要执行起来并非那么简单,都还需要经过一番考量。

比如加大对低保户的公示力度,就是一个有待商榷的方法。换位思考一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可我们未必愿意把这本经拿给其他人看。

不过在科技的进步下,采用更加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同时辅以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上门入户审查,两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我国也确定了将在今年,也就是2025年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

相信有着过去的经验和新兴的技术,我国一定可以将“救助谁”的问题妥善处理。



如何救?救什么?

在解决了“救助谁”的问题后,我们才能把目光放到后续的工作上,也就是“如何救”、“救什么”。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多以“单一物质”模式为主,通俗点儿说也就是发钱发物。

对于部分低收入群体来说,物质救助的确已经足够,可仍有大量的困难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不仅需要物质救助,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关爱与帮助,如政府与一些机构合作,提供相应的护理照看工作等。

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更显“以人为本”的国家关怀。而在2025年,我国也将陆续制定“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的相关政策法规,完成社会救助的更好转变。



同时,也不能忽视低收入群体的多样性,想要实现精准救助,就必须根据不同低收入群体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帮扶。

如最基本的贫困人群,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所面临的教育医疗困难和意外等。

不仅如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仍有工作能力的困难群体,单纯的生活保障只能解一时之急,很难帮助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因此,为这部分人群培训工作技能,提升工作能力,提供就业机会才是对他们来说更好的帮助。我国也同样计划在2025年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

只有做好就业救助和产业帮扶,才能让更多的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需要帮助的人变成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更好的实现我们所有人的伟大理想——共同富裕。



困有所助难有所依

正视事实,如今的我国的确存在着部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不能忽视“共同”,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社会基础保障就是其中的关键。

扶贫不是目的,脱贫才是。以良好的社会救助机制精准及时的帮助生活困难的人,并以此让他们获得充足的过渡期,在此期间通过政府提供的就业救助和产业帮扶,改善自己的生活,踏上小康之路。

而富裕起来的人同样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为其他仍处在困境中的人,带来一束束光。互帮互助,共同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只有这样的良性循环,才是我们踏上共同富裕的正确路径。我们也相信,国家的新举措将会带领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信息来源:
新华网 2024.12.30 我国将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
光明网 2023.05.19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