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地名征集活动投票截止日还剩2天

点击下方链接投出你喜爱的路名吧!

春节快乐


(外海街道麻三村 供图)

乙巳蛇年,作为首个“非遗”春节,今年的“年味儿”格外浓郁。春节期间,五大祠周边各村(社区)锣鼓喧嚣、热闹非凡,为这片历史建筑群营造了浓厚的春节氛围。


外海五大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外海东部的赤岭山下,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这里五祠紧密相连,因朝列莘隐陈公祠、泉石祠、桃溪祠、定息祠、筠轩祠,统称五大祠,它们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占地面积达4100平方米。


(陈长胜 摄)

抬头仰望,单檐布瓦硬山顶与蓝琉璃瓦剪边交相辉映,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梁架结构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雕梁画栋、华美装饰,无不体现出清代建筑的精美繁复和艺术风格。

据资料记载,外海镇陈氏先祖于自元至正十年(1350年)迁到外海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历代人才辈出,为纪念先祖曾避难于福建漳州龙溪深山,外海的别名又称为“龙溪”。


在五大祠之间的聚贤坊,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外海明清两朝科举功名概览表”。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外海科举功名成就斐然,约有100多名进士、举人,其中文武进士共15人,被誉为“进士乡”。


在聚贤坊周边,陈列着刻有历代科举功名的“旗杆石”。这些旗杆石见证了外海陈氏家族的荣耀和辉煌,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学问和进步。据悉,早在福建莆田玉湖时,陈氏便以诗礼传家,有“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之称。


(许和发 摄)

2000年9月25日,五大祠列为江门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艺术独特,可以说是研究清末岭南地区的宗祠建筑艺术的一个活样板。”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对外海五大祠的文化价值评价道。

2004年4月,外海街道办事处对五大祠进行修复,建设了五大祠文体广场,面积约5000平方米。广场内种有木棉花树,花开红艳,引人注目。


(刘小凤 摄)

如今,外海五大祠已经是江海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春节期间,这里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岭南地区宗祠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感受到外海陈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荣耀的历史传承。


(马均贺 摄)

在这个新春佳节里

让我们共同走进外海五大祠

感受那份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吧

来源:江海区民政局


关注【江海高新发布】

读懂高新 关注江海

新闻资讯 一手掌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