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要到美国去?”
“咳咳,我就是一个农场工人呀,你瞧我这脸都晒红了,我这手上都是干活磨出的茧子!听说那里有大片的土地等着开垦,所以我想去。”
1789年9月,在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码头,一个21岁的英国小伙儿正准备到美国去,结果在海关处受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严格盘查。不过他很聪明,早在出发前,就已经很清楚想要离开国门需要具备的条件。为了能顺利出去,他不但提前背好了台词,还特意化了妆。
果然,海关人员对他检查一番之后,发现他既没有携带任何图纸零件,人看上去也质朴忠厚,便认为他真的是一个农民,将他放了出去。
他们哪里知道,这个小伙子身上,正带着关乎国家命运的最高机密。
纺织工匠叛国出走
这个小伙子名叫塞缪尔·斯莱特,1768年出生于英格兰德比郡,他是农民威廉·斯莱特的儿子。在塞缪尔·斯莱特长到十几岁以后,英国国内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他可以不用像爸爸那样种地了。
这个变化,便是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垲伊的“飞梭”、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克隆普顿的“螺机”等都在这一时期出现。1768年,理发师兼职钟表匠的理查德·阿克莱特又发明了水利纺纱机,这是人类工具史上的巨大进步,因为这一发明几乎摆脱了人力。
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机器,水利纺纱机一出现,就让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纺织业最发达的国家,纺织效率提高了40倍不止。英国的棉纺厂开始大批出现,整个国家人民创新热情高涨,印花、漂白、染色,净棉机、梳棉机、卷线机、整染机,花样繁多。
衣食住行,这是人们生活离不了的东西,英国这边大机器一开,生产力全球加一起都干不过它,英国的纺织品因此倾销全世界,真金白银赚到手软。
自家是怎样赚钱的英国很清楚,因此历来对于这些发明创造也保护的很紧,他们设立了专利保护法,从不允许设备出口,也算是闷声发大财了。
1776年,美国独立了。但是长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他们唯一重要的产业就是种地。枪声响起的时候激情澎湃,现在突然成为了一个国家,却发现离开了英国,自己连块布都生产不出来。其他方面也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衣服都快穿不上了,这可怎么办呢?整天种地,发明也不是一下子能发明出来的,因此他们就打算偷。关于这一点,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就任之前,就很明白的说过:“引进最新改进型的机器来减少人力劳动,会为美国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
于国家发展有用的好东西,自然想尽一切办法都得弄到才行。
1783年,一位叫本杰明·菲利普斯的英国人,他购买了三台水利纺纱机,把机器拆成小零件塞到了运送瓷器货物的箱子里,偷偷运到了美国。
华盛顿
这算是偷成功了,但是美国人很快就悲催地发现,他们不但不会造,面对现成的零件还不会装,没有办法只好四处求教。最后此事被一个叫爱德蒙的英国人知道了,他痛恨那些人卖国,又把机器偷了回去不说,还向英国政府告状。
英国政府这下是又恼又惧,小子分家不说,还想偷老爹的生意秘方,那怎么行!两国因此关系闹僵,美国公开悬赏,英国却不但不许出口设备,连人也不许随意出国了,在纺纱厂,机器技术更是保密,一般工人都不允许接触。
而塞缪尔·斯莱特,他的父亲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杰迪戴亚·斯特拉特,在阿克莱特的水利纺纱机出现以后,他很快就发现商机开了一个水利纺纱厂,购买了大批机器。1782年时,因为塞缪尔·斯莱特父亲的关系,他雇佣了年仅14岁的塞缪尔,以为是朋友的儿子很可靠,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厂子里所有的技术活儿,他对这个少年也从不避讳,都会认认真真教给他,期待他有一天能给自己帮忙出力。
塞缪尔这一学就是7年,将英国整个纺织领域里的技术学得很透彻。此时到了他该为老板效力的时候了。可是他已经是21岁的大小伙子了,他也很明白,自己这一手技术,在工厂遍地的英国,充其量也就是高级技工,还是个打工的。就算将来挣到钱开个厂,已经那么多厂子了,自己能赚钱?
塞缪尔·斯莱特
而此时刚刚独立不久的美国,是做梦都想窃取英国的技术成果,面对英国严厉的技术封锁,美国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派间谍去盗取技术、派人到英国纺织大厂,去游说掌握核心技术的工匠移民,大街小巷偷偷张贴悬赏广告等等,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1788年,美国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奉命专门组建了科技间谍组织,利用这个组织形成了一个间谍网络,他们互相配合,专门在英国从事盗窃机密挖掘人才的工作。
野心勃勃的青年小伙子塞缪尔,就是在一条小巷子里看到了美国张贴的广告,才发现那里竟是一片工厂荒芜的乐土。不但如此,但凡能透露一点水利纺纱机的秘密,还能得到100英镑的奖励!
100英镑,那可是一笔大钱,相当于一户农民辛勤耕种3年的收入。正是因此,塞缪尔动了到美国去的心思,一则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赏金,而且那里没工厂他们正穿不上衣服呢,最不济自己也能开个纺织厂卖布料给他们。
“谁如果掌握了这门技术,或者是能有张图纸,不但能得到赏金,国家还会扶持他开工厂,全国人民都穿他们工厂生产的布料,想一想,那该能赚到多少钱呀!”
后来,塞廖尔又遇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间谍,对方一番花言巧语,塞廖尔便再也绷不住了,他当即便决定叛国,处心积虑的带着满脑子的技术,偷渡去了美国。
到了美国,他果真大展拳脚,让美国的面貌都因他而改变了。
复制抄袭大获成功
在大海上足足漂了两个多月,在寒冬来临之际,塞缪尔终于踏上了大西洋彼岸的陌生土地。
来到美国没多久,塞缪尔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只要说起自己是从英国来的纺织工人,他去哪里都能得到特别的优待。很快,当地很有钱的布朗家族愿意与他合作建厂,布朗家出钱,他只要能复原阿克莱特水利纺纱机,一毛钱都不用投资,他就能得到这个公司一半的利润。
有人出钱,塞廖尔便大干起来,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很快便真的成功复制了阿克莱特水利纺纱机,并在罗得岛建立起美国的第一座机械化纺织厂。
当时的美国,被英国殖民了176年,他们的经济情况,比我们的晚清时期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纺织厂不但在整个美国最先进,生产的产品也是奇货可居,销量很好。
无独有偶,就在这一年,1790年,美国出台了第一条专利法案,此法规定:美国不承认一切外国专利,但任何人只要在美国拿出了新技术,不管技术来源自何处,那么此人都能获得这项技术的专利,并得到政府的保护。
这是明目张胆的鼓励偷盗了,就像为塞廖尔量身定做的法律一样,此专利法一出,原本的阿克莱特水利纺纱机,就变成了塞廖尔的水利纺纱机了,成了他的专利产品。
塞廖尔因此热火朝天的大干起来,第一个纺织厂实现盈利以后,塞廖尔很快便进行复制,开了一家又一家。
他赚到了钱,写信给自己家里,他的弟弟约翰也是一名纺织工匠,看哥哥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便也想去,在去美国之前,他还特意到英国当时最先进的纺织厂去进行了参观学习。之后他也偷渡美国,带去了更先进的“廖尔纺纱机”。
这兄弟两个合作,美国的政府及资本疯狂支持,在他们的努力下,原本只晓得种地的昔日殖民地,大型的纺织厂也开始一座挨一座的建设起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开始大批的放下锄头走进工厂,开始了纺织生产。
塞缪尔·斯莱特
近年来,我国还因为芯片问题被卡过脖子。但是在18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就是纺织工业了。从飞梭、珍妮纺纱机到阿克莱特水利纺纱机,从小手工作坊到大机器工厂,英国花了近百年倾尽了几代人的心血,而美国却只靠一个“偷”,便窃取了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所获得的全部成果。
从0到1的难度,是从1到100的100倍,看似只有一小步,实现突破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而塞缪尔·斯莱特的到来,使美国工业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提前进入了大工业时代,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轰轰烈烈的工业浪潮,也使得创新发明成为老百姓共有的思想认知。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高屋建瓴,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前面,电灯、电话、飞机、汽车等等,相继在美国诞生,让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科技老大。
1835年4月21日,塞缪尔·斯莱特在马萨诸塞州离开了人世,享年67岁。在他去世时,他的手里控制着美国13所大型纺织厂,个人资产达到了百万美元。
塞缪尔·斯莱特算是在美国功成名就了,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嘉奖他拉开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称他为“工业革命之父”,老百姓也很喜欢他,认为他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而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人们却说他是“卖国贼”,“无耻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