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最受瞩目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就这么风风火火的来啦!作为金庸武侠里程碑的作品,直接开启了“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从83年TVB般的《射雕》,到94年张智霖、朱茵版,再到内地的张纪中版和之后的几个版本,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拥趸,想要超越经典真的很难。
或许是看到了难度,新版《射雕》才凑齐了神级阵容,国民级的金庸IP,宗师级的武侠导演徐克,与顶级流量小生肖战,不仅让几代人的武侠情怀的到传承,更以炫目的视效场面达到了爆燃的效果。
武侠片是中国人独有的类型电影,百年中国电影史缔造无数经典之作,但近些年大银幕上的武侠电影寥寥,几代人心中的武侠梦、金庸热好像退了潮,不少年轻人对“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江湖世界置若罔闻。
如何传承武侠精神成了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命题,徐克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守正创新。新《射雕》不是曾经《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完全颠覆,而是尊重原著精神,把握主要主要情节,进而赋予现代性。
正如电影的副标题“侠之大者”,从金庸原著中提炼出“侠”这个命题,内核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观,片中的郭靖是宋人却因江湖恩怨在草原成长,到中原学习武艺为大汗之恩,更为守护一方平安,而当大汗的矛头指向宋地之时,又义无反顾的来到襄阳城。郭靖不是为那一方势力服务,而是一种悲悯,对和平的向往,联想如今动荡的国际局势,地缘、种族、宗教的冲突,也许我们这是缺少的正是站在襄阳城外,那个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郭靖,也缺少那份侠义精神吧!
侠不是冷冰冰的大道理,侠是活生生的人,江湖的儿女情长,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是历代侠义之士的传说,金庸的武侠中的郭靖与黄蓉更是如此。徐克真的会写情,《侠之大者》中郭靖与黄蓉没有多少缠绵,更多是错过,桃花岛上郭靖误会黄药师毒杀江南七怪,迁怒黄蓉,弄清真相发现寻不回心上人;黄蓉亦是如此,历经艰辛来到草原,发现郭靖与华筝早已定亲。
《侠之大者》中郭靖、华筝、黄蓉没有落入俗套的三角恋,也因三人的侠气,蒙古公主华筝有草原般博大的气魄,敢爱敢恨,不会横刀夺爱;黄蓉更多的是痴情,对华筝救命之情始终感恩,始终隐藏情感,发乎情止于礼;郭靖有几分傻气,早早向华筝坦白心意,对近在咫尺的爱意,后知后觉。
徐克外号徐老怪,在武侠这一类型上不走寻常路,90年代经典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全然推翻金庸原著,将东方不败这一配角提炼出来,赋予他阴阳难辨的气质,成就一代武侠经典也惹恼了金庸。
如今《侠之大者》不是全然的颠覆,而是对金庸原著的升华与再造,同样大刀阔斧,直接改编34回之后的内容,把找到最矛盾集中蒙古破金与守襄阳搬上银幕,而前30余回的内容则以郭靖学功夫为线索,丐帮、江南七怪、南帝北丐中神通的故事被串联起来,举重若轻,带领观众走入金庸的武侠世界。
徐克是华语特效电影的先行者。80年代拍摄《新蜀山剑侠》就引入特效,《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又尝试3D,扛起华语3D电影的一片天,《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在古装探案中加入怪兽对打,越玩儿越大。《侠之大者》选择“武侠+特效”呈现出震撼的武打场面。
金庸笔下的高手过招,不同于拳拳到肉的武打,降龙十八掌、蛤蟆功、一阳指、全真剑法、打狗棍,各个飞天遁地,想象力狂飙。几乎每个人中国都耳熟能详的降龙十八掌,在电影中有了最为极致的展现,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神龙摆尾... 这些耳熟能详的招式被视觉化的展现出来,影片还借洪七公之口说出了各个招式的逻辑,尤其是隔山打牛在最后大决战中大派用场。
更重要的是招式的体现与运用,就如影片的高潮段落,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对战西毒欧阳锋的蛤蟆功,双方一个有九阴真经护体内里大增,一个练了假的九阴真经走火入魔。两人对战如神仙打架。
欧阳锋缠绕着黑暗气旋,每一次发招如毒刺一般寒气逼人,郭靖仿佛有阳刚遁甲护体,拳脚大开大合,武打招式成为人物性格的映照。招式为实,特效为虚,虚实结合,视觉效果格外震撼。在蒙古的兵阵之中,轻易掀翻数百人,并如超级英雄电影般雷射、瞬移、上天入地,动作酷炫,很燃、很炸,相较于此前的武侠影视剧,《侠之大者》更能还原金庸笔下的现代场面,同时更具现代性,更年轻化。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一部有情有义的作品,侠肝义胆、儿女情长、家国大义、江湖纷扰,波澜壮阔的江湖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电影结束,武侠梦还未完结,片尾徐克改写郭靖、黄蓉的结局,他们没有退隐江湖,而是镇守边关,而华筝骑马来到汉地,或将再次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要知道《射雕》中重要的杨康、完颜洪烈等角色,电影并未提及,或许徐克的下一部《射雕》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