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朝末年,山西大同有一江洋大盗名叫虎牙,他笑称自己喜欢在虎口里拔牙,专门干劫富济贫的事情。
虎牙不仅偷盗技术十分了得,还有一个怪癖,只要是他看上的人家,都会用布条提前通知人家把财物藏好,然后他再上门去偷。
可不管别人做了多么严格的保密措施和防范措施,他都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东西偷出来,从不失手。
所以,得了一个“盗圣”的名号。
一日,大同市首富蔡立俊的儿子蔡霁云娶亲,对方小姐于珊儿也是大户人家出身。
蔡家的聘礼给得丰厚,于珊儿的嫁妆也不少,用十里红妆形容都是谦虚了。
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而虎牙早早地打听好了,蔡家的聘礼中有一对唐代传下来的红玉手镯,价值连城,是蔡立俊花重金购买的镇家之宝,现在传给了他的长子长媳。
蔡立俊早些年靠小煤窑起家,心肠又狠又毒。
那时混乱,很多人生活得十分艰难,蔡立俊利用这个机会用很廉价的工钱招了很多长工替他卖命。
如果蔡立俊善待他们倒也是做了善事,可蔡立俊十分抠门。
他开采的煤窑是黑煤窑,安全措施很差,长工们的人身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
这些年发生了两次塌方,两次灌水事件,无数的长工就这样葬送了性命。
可蔡立俊借着安抚之名,把那些青壮年的妻女弄进自己家里,实际上他把这些人都安置在他开的花烟馆,让她们用最低等的方式给他换取钱财。
至于那些长工的父母他是不管的,多少老人失了儿子家人,不得不孤苦无依地继续讨生活。
这些年,蔡立俊靠着自己的黑心肠迅速发家致富,成为了一方首富。
可他的行事风格一点都没变,依旧不停地压榨穷人。
虎牙早就看不惯蔡立俊横行邻里,欺压百姓之举,一直想找个机会惩罚他。
见他们一场亲事还办得如此轰轰烈烈,决定就在蔡霁云的新婚之夜动手。
夜幕时分,蔡家的宾客纷纷散去。
管家要关门时,突然听到“咚”的一声响。
他赶紧出去查看,发现大红的木门上插着一把明晃晃地尖刀,尖刀下面挂着一根布条。
他取下布条,看到上面的字时,脸都白了,撒腿就往上房跑。
“老爷,老爷,不好了……不好了……”
大喜的日子,众人听到这句话都替管家捏了一把汗。
蔡立俊的眉头都拧成了结,厉声喝道:“你也是几十年的老人了,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大喜的日子,你瞎嚷嚷什么?”
管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呈上手里的尖刀和布条,气喘吁吁地说道:“虎牙,虎牙要来!”
这一下连蔡立俊都不淡定了,虎牙的名号大同市人人都听过,他下了尖刀帖的人家没有人躲得过去。
但一想到自己家里不缺钱财,也不缺宝贝,送给他一些也无妨。
只是他选的这个时日不太好,恐要坏了儿子的新婚之夜。
“他说什么?”蔡立俊急切地问道。
“他说……他说要那对红玉手镯。”
管家吞吞吐吐话还没说完,蔡立俊就脸色惨白地喊道:“快,快去请大少爷和大少奶奶。”
此时,蔡霁云和于珊儿刚走完所有的仪式,刚把下人打发出去准备就寝,就听到丫鬟的喊声。
蔡霁云心中很不悦,喊道:“你们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吗?”
丫鬟不敢隐瞒,把收到尖刀帖,以及虎牙晚上要来的事情仔细说了一遍。
蔡霁云听说那个江洋大盗不仅敢破坏自己的新婚之夜,还敢惦记自己的镇宅之宝,很是气恼,拉着于珊儿去找父亲商量对策。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采纳了于珊儿的意见,把那对红玉手镯交给了她保管。
蔡霁云和于珊儿临出门时,蔡立俊还不放心地交代:“珊儿,你定要护好这玉镯,它不仅价值不菲,还象征着我们蔡家的兴衰。”
于珊儿郑重地点了点头,保证道:“公公放心,玉镯在,我在!玉镯丢,我亡!我还不信这江洋大盗能寻到我藏的地方。”
蔡立俊点了点头,目送着儿子媳妇离开。
这一夜,蔡府灯火通明,无人敢眠。
一直到寅时,虎牙也没有出现在蔡府。
大家都认为天都快亮了,虎牙没出现便不会再出现,应该只是虚张声势。
于是有些心大的人开始沉沉睡去,可瞌睡这东西真的传染,即使尽职尽责的管家在鸡叫三遍后也放松了警惕,准备眯一会儿起来打理事情。
再说蔡霁云和于珊儿别说洞房,硬是一夜没合眼。
于珊儿再次确认了一下玉镯还藏在自己身上,她打了一个哈欠,说道:“夫君,天快亮了,想必那盗贼也不会来了,我们休息一下去给公婆请安吧。”
蔡霁云此时在心里问候了虎牙的祖宗十八遍,恶狠狠地气骂道:“敢搅我的好事,到时候一定找人灭了他。睡觉!”
两人也没有脱衣服,相拥着而眠。
次日清晨,大家是在于珊儿的贴身丫鬟小岚的惊叫声中吓醒的。
小岚很尽责,前一夜她一直守在新房门口,到天亮前才打了一个盹。
因为心里还惦记着叫于珊儿起床给公婆敬茶请安,她不敢忘了自己的本分,睡得很警醒。
可当她打了一盆水,推开新房的门,准备叫于珊儿起床时,她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叫。
大家陆续地冲往新房,连蔡立俊也顾不得礼仪,直接冲到了儿子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