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醉觉乾坤大,闲知日月长。”

很多退休老人,一旦闲下来,就觉得这一天如同好几天,无聊的很。

为了打发空闲的时光,很多人会特意去寻找机会,让自己忙一点。

稍不留神,就从一种困境,进入到另一种困境。

若要晚年有福气,就得做一个“少闲”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01

不说闲话,沉默是福。

《格言联壁》中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自古以来,人都是以少说几句,为美德的。

总是滔滔不绝地说话,言多必失,若是戳中人家的痛处,可能人家会暴跳如雷,引发是非。

说自己家的事情,多了,也就变成了吐槽,也会暴露家丑,引发家庭内耗。

小区里,老太太说自己的儿媳多不懂事,工作不上进,还花钱厉害,也不管孙子。

很快,小区里其他的老人,就传话了。儿媳去麻将馆,就听到了大家的议论。

儿媳回到家,对老太太的脸色,就特别难看。

至于唇枪舌战,那就大可不必了。小说里,有舌战群儒的典故, 你只是看看,别学习。因为那不适合普通人。

闲话,往往是不知道当说,不当说的话,还是不说最好。

退休的老人,少说几句,这是一种涵养,是对身边的一切,进行了包容。

02

不管闲事,冷淡是福。

知乎上,有一位初三的学生,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母亲对他的生活,点点滴滴都会管。

他去上补习班,累了,就要休息一下,母亲居然大吵一顿。

他的成绩在进步,但是母亲不满意,为此还管控零花钱。

不管去哪里,母亲都会询问对方,恨不得把对方家的一切都搞清楚。他在一旁,拉着母亲走,母亲也不动。

他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母亲是清清楚楚的,也会说三道四。

母亲说:“你是我儿,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显然,这个母亲是没有边界感的。

作家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父母和儿女之间,都要保持距离,各自的生活,各自管理。

对外就更要如此了,要常常把自己“当外人”。这也符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社交规则。

退休了,你真的管不了全世界,就是小区里的破事都管不了,也管不得。

谁家娶媳妇,谁需要人做媒,谁家孩子要辅导,都是“谁家”的事,和你关系不大。



03

不生闲气,心静是福。

《文子·上义》中写道:“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

人为什么生气?大概率是因为别人的言行举止,让你不满意,起了责备心。

比方说,儿媳去参加活动,打扮很特别。作为公公的你,看到了,很不好受,认为儿媳太做作了。

当你责怪儿媳的时候,儿媳来一句:“我乐意啊。”

好了,你就生气了,认为儿媳的态度不好,语气不对,打扮更不对。这都是你要责备的“点”。

看到什么,马上让你的心,起了波澜,这是很可怕的。你在乎的东西多了,内心的烦恼就多了,总是满满当当的。

俗话说:“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做人就是要清透,什么都能到心里来,但是马上又能放下。就像有风,轻轻拂过心间,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生气是一天,也是浪费一天;开心的一天,是赚了一天。

退休之后的日子,是很珍贵的,不是用来生气的。开开心心过,看啥都正常,日子都顺溜,那就对了。

04

不捡闲物,干净是福。

如果说,什么都舍不得扔,是家庭的负担;那么什么都捡回家,就是特别大的负担。

有的老人,退休了,不差钱,但仍旧每天去翻垃圾桶,遇到可能用得上的,能卖的,都捡回来。

想一想,房间里有很多的垃圾,谁能舒服呢?若是老人和儿女住一起,这就会让儿女很不满,引发争吵。

家里有孩子,在垃圾里找玩具,这就更麻烦了。被儿媳或者女婿知道了,指不定就是一顿骂,引发家庭内耗。

做人,干干净净就是福气。

退休老人要这样想,在城里,还有很多农村来的老人,生活困难的老人,他们去翻垃圾桶,是情有可原的。你让他们翻,或者你把家里的废品送给他们,也是积德积福。

把家里整理好,不让污浊的东西进门,这就保持了家庭的祥和,也对健康有利。



05

也许退休老人会疑惑,既然闲事不能做,那么做什么呢?如何打发空余时间呢?

其实我们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当然,你要懂得量身定制,而不是盲从大家,故意去忙。

其一,去上老年大学,大家一起学点什么,也有了童年读书的乐趣。

其二,找到自己的爱好,钓鱼,打门球,跳舞,唱歌,读书,都是可以的。

其三,去旅行,一路上看风景,也拍摄小视频,传递美好。

其四,去发挥余热,帮助困难的人。比方说,到社区义务劳动,到山区去支教。

真正的悠闲,不是空虚,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忙碌和休息结合,并且因为这样的结合,让自己变得愉悦,崇高。

真正的悠闲,如一首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