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号,根据加沙停火及人员交换协议,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完成了第四批在押人员交换。哈马斯方面释放了3名以色列在押人员,以色列方面则释放了183名在押人员。此外,当天,首批50名来自加沙地带的伤病员,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红十字会车辆的护送下,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埃及接受治疗。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分析认为,继 援助物资被允许从拉法口岸进入加沙之后,加沙地带的伤病员也可以通过该口岸进入埃及接受治疗,这对于缓解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十分关键。
此前,以色列议会通过的关于禁止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开展活动的法案已于1月30日正式生效。目前,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已将其位于东耶路撒冷办事机构的人员撤出,但表示将继续其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1月30日表示,数十年来,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一直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地位和作用无法被替代。该机构呼吁以色列撤销其对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施加的禁令。
英、法、德三国外长1月31日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目前没有任何机构具备足够的能力或基础设施来取代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职能。
英国政府官网截图
对此,牛新春分析认为,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在加沙地带发挥的作用广泛且运行久远,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它的"无可替代"性。
原因在于,以色列虽曾表示如果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停止运作,以色列将与联合国的其他机构接触,但截至目前,以色列尚未找到任何一家机构能够完全取代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职能。毕竟,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已在该地区存在了七八十年之久,与当地机构和人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此外,以色列与哈马斯将从2月3日起,就第二阶段停火和在押人员释放问题启动谈判。对此,牛新春分析说,虽然第一阶段协议执行的情况相对比较顺利,但第二阶段停火能否顺利实现,仍有很大变数。
核心问题在于以色列要求哈马斯释放所有在押人员,而哈马斯要求以色列彻底结束战争并全部撤出在加沙的以军。在这个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尖锐对立。以色列至今坚持只有完全消灭哈马斯才会彻底结束战争,但显然哈马斯目前并未被全部消灭。最近几天的情况显示,哈马斯在加沙的实力依然强劲。因此,以色列至今仍未承诺会彻底结束战争。而哈马斯的态度也非常坚决,表示只有在以色列彻底结束战争后,才会释放所有在押人员。所以,在这一点上,双方的矛盾极大,能否达成协议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记者丨陈濛 张晗
编辑丨王雨芊 王洹星
签审丨闫明 邹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