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们两个有什么事非要在医院里争吵吗?"奶奶虚弱的声音从病房传来。
大伯和二叔的争吵声戛然而止,我站在门口,看着病床前一家人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原本和睦的家庭,今天因为一纸遗嘱,似乎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01
我叫陈志强,今年二十五岁,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如果不是因为奶奶突然住院,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家族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秘密。
"大家都坐下吧,我有话要说。"奶奶的声音虽然虚弱,但语气很坚定。
我第一次意识到,奶奶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记忆中她一直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每天早起打太极,下午带着老姐妹们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充实又快活。谁能想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就病倒在医院。
"这些年,我也攒了一些家底,"奶奶说着,示意我扶她坐起来,"现在趁我还清醒,想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一下。"
我们都知道奶奶说的是什么。位于北京二环内的四合院是爷爷留下的唯一遗产,当年买的时候只花了几万块钱,现在市值已经超过两千万。
这些年,随着北京老城区的房价暴涨,这座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宅,成了一笔巨额财富。
除此之外,奶奶教了一辈子书,又会持家,积累了五百万存款。还有一些古董字画,据说价值三百万左右。
"四合院就由志明继承吧。"
这句话一出口,病房里顿时炸开了锅。
我看到二叔猛地站了起来,父亲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只有大伯依然保持着沉默,但他紧握的双手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02
关于大伯的身世,在我们家一直是个公开的秘密。
四十年前,奶奶在学校门口发现了被遗弃的大伯,当时他才出生。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伯蜷缩在学校门口的台阶上,浑身冰凉。奶奶不忍心看着一个小生命就这样消逝,便将他抱回了家。
"妈,这不合适吧?"二叔第一个表达了反对意见,"四合院可是咱们陈家的祖产,应该留给亲生儿子才对。"
他的话音刚落,父亲就厉声喝止:"志远!"虽然制止了二叔,但父亲心事重重的样子显示他内心也并不平静。
我看着这一幕,不禁回想起小时候的种种。大伯虽然是养子,但对这个家的付出确实比谁都多。记得我上小学那会儿,父母工作忙,经常是大伯接送我。每次下雨,他都会把自己的伞给我,自己淋着雨走回家。
"志明从小就跟着我,"奶奶叹了口气,"这些年为这个家付出的并不比你们少。况且他现在住在四合院里照顾我,由他继承最合适。"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大伯突然站了起来
没人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妈,我不能接受这份遗产。"大伯的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病房里格外清晰。
病房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大伯。
"我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这些年承蒙您和家里人的照顾。但四合院毕竟是陈家的祖产,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大伯说完,转身就要离开病房。
这时,我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往事片段。
记得那年我上初三,正是叛逆的年纪。有一次和父母大吵一架后,我赌气离家出走。大半夜的,是大伯骑着自行车找遍了整个北京城,最终在什刹海边的长椅上找到了我。
那天下着小雨,大伯二话不说脱下外套披在我身上,自己淋着雨。他没有训斥我,只是静静地坐在我旁边,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志强,你知道吗?小时候我特别恨自己的亲生父母。"大伯轻声说,"我总觉得,如果不是他们抛弃了我,我就不会成为一个没人要的孩子。
但是渐渐地我明白了,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重要的不是我们从哪里来,而是遇到了什么样的人。"
还有那年奶奶突发重病,住进了医院。大伯二话不说,辞掉了工作,搬进四合院专门照顾奶奶。
我记得父亲和二叔都说要请护工,但大伯坚持要亲自照顾。
"妈把我养大,现在该我来照顾她了。"大伯是这么说的。
那段时间,我经常去医院看奶奶。每次去都能看到大伯在病房里忙前忙后。给奶奶捶背、喂饭、换衣服,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易碎的瓷器。
03
有一次我去得早,正好看见大伯趴在病床边打盹。他的手还握着奶奶的手,生怕她晚上有什么不适叫不醒他。
还记得去年除夕,一家人在四合院团圆。大伯特意从老照片里找出了一张全家福,是我们小时候照的。照片里,大伯抱着襁褓中的我,笑得一脸幸福。那天晚上,我偶然撞见大伯一个人在书房里对着这张照片发呆,眼角似乎有泪光闪烁。
这些年,大伯为这个家付出的,真的一点不比任何人少。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他反而比其他人更加用心地对待这个家。每一次家里有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每一次有人需要帮助,他永远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家人着想的人,现在却要因为"身份"的原因,主动放弃自己应得的一切。
"等等!"父亲突然拦住了大伯,"大哥,我有话要说。"
我看到父亲的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就被坚定取代。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