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点到凌晨一点,被称为子时。古人认为子时既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城市由白天的喧闹变得安静,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急诊科,忙碌还在继续。
进入急诊内科就诊的这位患者,呼吸急促,满头是汗,神情稍显慌张。夜班医生高嘉鑫,目光仔细打量着患者,一边详细询问患者病情,一边在电脑上录入病例。
针对这一症状,考虑急性膀胱炎可能性大,建议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口服左氧氟沙星。
实际上,夜班急诊科医生高嘉鑫,是一名医疗行业的“新兵”。2024年硕士刚毕业,就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工作。由于专业对口,被分到了急诊科工作。高嘉鑫坦言,来到急诊科后压力很大,全天接诊量在80人左右,其中,夜间接诊量要占多一半,急重症患者出现的几率又高。所以,每次上夜班,从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都要打起120%的精气神儿。
急诊之急,是生命之急,每一秒都充满了未知与紧迫。高嘉鑫回忆说,刚来急诊1个月,她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涵义。当时,一位就医的老奶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嘉鑫回忆说,这位老奶奶来的时候,诊断为胸痛。用药后症状缓解,但仍会发作。病人觉得自己病情不重,所以想尽快出院。但是,急诊科大夫经过会商后认为要谨慎处置,不建议出院,没过多久,老奶奶病情反复,心率突然下降,马上进行紧急抢救。
经过及时诊断和介入,这位老奶奶最终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自那时起,高嘉鑫对于急诊科医生又有了新的认识。无论遇到再急的病自己一定要稳住。因为自己一乱,可能病人也会怀疑自己的病很重。
接近夜里1点,高嘉鑫已经接诊了10位患者,主要包括呼吸道疾病、发热、胸痛等症状。对待每一位患者,她都耐心询问病情,仔细记录病历,并给出专业的诊疗建议。14小时夜班,高嘉鑫共接诊40人,中间只休息了1个小时。
正如高嘉鑫所说,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如同医疗一线的特种兵,每天与生死较量,既见证生命的顽强,也面对人性的脆弱。作为万千医护人员中的一员,急诊科医生默默守护在生命的边缘,用专业与爱心,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带去希望。
来源:冀时客户端
编辑:康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