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初,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陪毛主席在寒风中散步。
行进途中,毛主席突然问章含之:“行老(即章士钊)有没有告诉过你,我还欠你父亲一笔钱没有还呢!”
章含之以为毛主席在开玩笑,说道:“我父亲从来没有跟我讲过,我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啊。”
毛主席却很认真地说:“也许行老忘记了, 这笔债我见到你,想起来了,早该还了!”
毛主席接着告诉章含之,1920年,为了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学去欧洲勤工俭学事宜,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经费。
当时毛主席去上海找到章士钊,当然没有告诉章士钊建党的事情,只是说为一批有志青年筹款去欧洲勤工俭学,需要请章士钊帮一下忙。
章士钊听后想也没想就答应了,随后他立即发动了社会各界名流为其捐款。由于章士钊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努力,最终共筹集了两万银圆,而他把这些钱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毛主席。
章士钊自己都不知道,他募捐的这笔钱竟然帮了共产党的大忙。
当时行老募捐的钱,一部分确实用在一批欧洲留学的同志身上了,而另一部分钱则用在湖南革命运动上了。
最后,毛主席说:“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要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了。我打算1年还2000元钱,10年刚好还完两万。”
章含之回家后,将此事告诉章士钊,章士钊顿时哈哈大笑说:“确有其事,主席竟然还记得!”
没过几天,毛主席真的派徐秘书给章士钊送上第一个2000元,并说今后每年春节送上2000元。这使章士钊感到十分不安,他让章含之转告毛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因为当时银圆是募集来的,他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
毛主席听后微笑着说:“你不懂我的意思,我这是用我自己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他老人家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就能偿还的呢?行老一生都不爱钱,我要是明着说给他补助,他是绝对不会收的,所以我才说是还债。”
自此以后,每年春节初二这天,毛主席必定让徐秘书给行老送去2000元钱,一直送到1972年,送满了两万元。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主席问章含之:“今年还行老的钱送去了没有?”
“今年还没送。”章含之回答。
“噢,为何今年没送?”毛主席又问。
“主席您忘了啊?当初说好的10年分期偿还,现在已经还足了两万元了。”章含之笑着说。
听到这里,毛主席也笑起来了,并说:“怪我没说清,这个钱是给你们那位老人家的补助,哪里能真的10年就停!我告诉他们马上补送。”
章含之坚持说父亲不会收,当初也很勉强地说只收10年。毛主席说:“你回去告诉行老,从今往后要开始偿还利息了。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到底要还多少了,就这样一直还下去,行老只要还健在,这个利息就要一直还下去。”
接着他收住了笑容,一本正经地说:“这个钱我会一直送下去,一直送到行老不在为止。他去世了,钱也就停了。你们这一代要靠自己努力,不要靠父辈的余荫和遗产。”
毛主席为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此关照章士钊呢?不单单是两万银圆那么简单。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对那些像章士钊这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中国革命做出过有益贡献的党外朋友,他总是想方设法予以适当关照,这些“投桃报李”、“有借有还”的历史细节,是他独特的领袖魅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他和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能取得广泛支持、赢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