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伊朗政府再一次用坚定的立场撕碎了美式外交的虚伪面具。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潜在“示好”,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明确表示,目前没有理由与美国开启直接谈判,除非华盛顿首先解冻伊朗被冻结的资产。伊朗的态度无比清晰:信任早已被美国单方面撕毁,如今若想谈判,美国必须先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继续玩弄“先施压、后谈判、再背叛”的老掉牙套路。



华盛顿在伊核问题上的出尔反尔,已经彻底摧毁了美伊之间的信任。2015年,在联合国框架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与伊朗签署了伊核协议(JCPOA),这本应是一次外交上的成功案例。然而,特朗普上台后,便不顾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悍然退出协议,并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经济制裁,冻结伊朗大量海外资产,同时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让伊朗屈服。现在,当特朗普政府试图重启谈判时,伊朗自然不愿再次踏入同一个陷阱。阿拉格齐的一句话道出了伊朗政府的底线:“我们曾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我们签署了核协议。但美国政府决定退出协议,继而互信减少。”言外之意非常明确——美国根本不值得信任。

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反复无常,不仅让伊朗彻底看清了美式外交的本质,也让全球盟友对华盛顿的信誉产生深刻怀疑。美西方一贯将自己标榜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但事实却是,美国只在规则对自己有利时才愿意遵守,一旦不符合自身利益,便毫不犹豫地推翻。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行为,正是美式霸权的真实写照:当他们想要削弱伊朗,就可以随意撕毁协议,动用金融霸权冻结伊朗资产,施加经济制裁,试图通过经济战拖垮伊朗。而当他们发现无法压垮伊朗,又会试图用谈判换取让步,试图让伊朗再次回到谈判桌。如此反复无常的做派,伊朗怎可能再次上当?



更可笑的是,美国竟然幻想通过谈判来换取伊朗让步,却不愿承担自己单方面破坏协议的责任。阿拉格齐的表态实际上已经给特朗普政府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红线:“解冻伊朗被冻结的资产,才有可能重建互信。”这不仅是伊朗维护自身利益的底线,更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次当头棒喝——不拿出实际行动,就别想继续玩弄霸权外交的老套路。伊朗不会在经济制裁的高压下屈服,更不会在美方没有实际让步的情况下贸然开启谈判。这种强硬立场,是对美式“极限施压”策略的有力反击。

美国的制裁政策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促使伊朗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坚定地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多年来,美国一直试图通过经济封锁让伊朗屈服,但现实是,伊朗不仅顶住了制裁压力,还在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合作中逐步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今年,伊朗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SCO),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往来,同时通过去美元化战略减少了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战摧毁伊朗经济的幻想,已经彻底破产。



面对美国的谈判试探,伊朗政府选择冷静观察,这是一种极为成熟且具有战略智慧的应对方式。阿拉格齐明确表示,伊朗会观察美国政府未来的政策,是否值得对话的理由。但这一态度绝不是软弱,而是伊朗在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对未来局势的冷静评估。伊朗清楚,美国的外交政策是短视的、极端的,其国内政治斗争剧烈,未来的外交走向难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接受谈判,等于主动暴露弱点,给美国留下更多操控空间。

而且,特朗普政府的对伊政策并非孤立存在,它是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一部分。从对委内瑞拉的经济封锁,到对俄罗斯的制裁,再到试图围堵中国,美国一贯将经济战作为政治武器,企图通过金融霸权来奴役全球。然而,这种策略如今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抵抗,包括伊朗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探索去美元化、建立独立金融体系,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谈判诱使伊朗让步,但现实是,伊朗已经不再需要美国的“恩惠”。

美国如果真的想重建与伊朗的信任,就必须首先承担自己过去违约的责任,而不是一边施加制裁,一边试图拉拢伊朗重回谈判桌。阿拉格齐的表态已经向华盛顿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伊朗不会被忽悠,光靠嘴炮是换不来对话的,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才可能推动美伊关系缓和。”但从特朗普政府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他们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因为他们习惯了以霸权心态俯视世界,习惯了用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让别国屈服。



伊朗的强硬态度,是对美式霸权的一次直接挑战,也是全球反霸权力量崛起的一个缩影。伊朗已经证明,即使在最严厉的制裁下,它依然能够坚持独立自主,依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特朗普政府则需要明白,美式外交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他们的霸权套路已经不再奏效。如果美国不能拿出真正诚意,而是继续沿用过去的欺骗和胁迫手段,那么伊朗永远不会上当,而美国最终只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自取其辱。

特朗普政府的所谓“谈判”提议,不过是美式霸权的又一次拙劣表演,而伊朗的果断拒绝,则是对这种霸权逻辑的最有力回击。世界正在变,美国必须学会接受这个现实:它的欺骗与霸权,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游戏规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