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圣保罗2月1日电 记者手记|蛇年逛蛇园——探访巴西布坦坦研究所
新华社记者陈昊佺
在巴西圣保罗的高楼大厦间,藏着一个独特的“蛇类天堂”:众多毒蛇被“放养”于林间,与欢声笑语的游客之间仅隔着一个围栏。蛇年新春之际,记者走访了巴西著名蛇类研究机构布坦坦研究所。
布坦坦研究所成立于1901年,是全球蛇类研究的权威机构之一,曾经开发出世界最早的多价抗蛇毒血清。如今,该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巴西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重要疫苗和血清生产中心。
从缠绕树间的翡翠树蚺,到岩石上蓄势待发的南美响尾蛇,研究所共饲养大约1500条蛇。其中只有一部分蛇类对公众开放参观,其余大部分则用于科学研究和血清开发。
“布坦坦研究所因蛇而生。”布坦坦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波尔托向记者介绍说,研究所最初的设立便是为应对包括毒蛇在内的有毒动物咬伤问题。
巴西是全球蛇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巴西两栖爬行动物学会统计,目前巴西国内已发现约400种蛇类,其中包括众多有毒品种。巴西卫生部数据显示,2023年巴西全国共报告超过3万起毒蛇咬伤事件,受害者多从事户外徒手工作。
为应对有毒动物咬伤问题,布坦坦研究所每年向巴西卫生部输送约45万剂抗毒血清,巴西卫生部分发至全国各地,用于救治当地伤者。
波尔托强调,要解决毒蛇咬伤问题,环境教育与血清开发同等重要。“人们应当了解怎么分辨毒蛇和毒蛇的生活习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被咬伤的风险。”
为了普及蛇类知识,布坦坦研究所早在20世纪初期就设立了蛇类展区。其中,除了传统的室内蛇馆,还有别树一帜的户外蛇园。研究所精心挑选部分巴西本土蛇类,在室外模拟的野外环境中放养,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蛇类的自然生活状态。
尽管毒蛇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蛇类的生存空间同样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波尔托指出,随着巴西城市化水平提高,蛇类的栖息地不断缩小,而气候变化更成为蛇类生存的巨大挑战。在巴西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已有多个蛇类物种濒临灭绝。“因此,我们专门组建了蛇类保护研究团队,研究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蛇类的影响。”
作为蛇类专家的波尔托对中国文化也颇感兴趣。他告诉记者,他的生肖恰好是蛇。他指出,巴中文化中都存在对蛇的特殊情感,他欢迎更多中国游客来布坦坦研究所参观。
“我知道今年是中国的蛇年,我祝福所有中国朋友蛇年大吉,健康平安。”波尔托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