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农历蛇年大年初三,重庆的清晨被冬日的阳光温柔唤醒。城市的喧嚣在节日的宁静中逐渐消散,而我,刚刚结束值班工作,心中涌动着对家的无限渴望。收拾好行囊,我踏上了归途,前往重庆西站,准备搭乘那趟熟悉的K143次列车,前往成都西站,与久违的父母团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让两座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如今,成渝之间每日有上百趟列车穿梭往来,平均每5至10分钟就有一列呼啸而出,最快只要1小时抵达,真正实现了“公交化”运营,将两座城市紧紧相连。这些列车不仅是地理距离的缩短,更是人心温度的拉近。在这众多的选择中,我偏爱K143次列车,不仅仅因为它抵达的是离家最近的成都西站,更因为它出发的时间恰到好处——上午9点多的光景,既避开了早高峰的拥挤,又能在午后时分悠然抵达,给予我一段悠长而舒适的旅程。

窗外的风景:成渝地区的协同发展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风景迅速后退。冬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河流像银带一样蜿蜒。偶尔掠过的城市景象,则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记录着成渝两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成渝高铁 图据视觉中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不仅体现在交通的便捷上,更体现在两地的协同发展上。近年来,成渝两地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度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比如,重庆的汽车制造业与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相互赋能,共同打造了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

坐在我对面的张先生是个健谈的中年人,他是成都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师,正在参与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他告诉我,这条高铁建成后,成渝之间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以内,“到时候,两座城市真的就像同城一样了。”

中午12点28分,列车准时抵达成都西站。走出车站,迎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步行十分钟,我便站在了父母家门前。门开的瞬间,是母亲惊喜的目光和父亲爽朗的笑声。他们早已为我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餐桌上,我们聊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父母虽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具体细节不太了解,但他们真切感受到了这一战略带来的生活变化。妈妈告诉我,以前只能在成都市区买到的重庆特产,现在楼下的超市就能轻松买到;爸爸则兴奋地展示他刚学会的在线购物技巧,说是通过电商平台,两地的商品几乎可以无缝对接,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成渝之间的物流真是太快了,我上午在网上买的重庆火锅底料,下午就到了。”爸爸笑着说道。他的话让我深刻体会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更是微观层面的生活便利。它让两座城市的人们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也享受着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未来的期待:双城经济圈深化建设


草莓 图据视觉中国

2月2日,回重庆的时候,父母特意为我准备了一大袋成都的巧克力草莓,那是他们精心挑选的,希望我能带回重庆,继续享受这份甜蜜。而当我告诉他们,其实我在重庆楼下水果店也能轻松买到这种草莓时,他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相视一笑。那份笑容里,既有对时代进步的感慨,也有对孩子生活便捷的欣慰。

这次归家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它让两座城市的人们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也享受着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成渝之间的双城生活,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着它的魅力与活力,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家的温暖和来自时代的馈赠。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期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够继续深化建设,为两地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让这份跨越山水的亲情纽带,更加牢固,更加温暖。而我,也将带着这份来自家的力量,继续在新闻工作的道路上,记录下更多关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美好瞬间。

上游新闻记者 李奇 张松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