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发布了《开国中将忆罗荣桓用兵之妙:战无不胜,玩弄敌于掌股间,举重若轻》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讲述了开国中将谢有法对罗荣桓元帅的军事思想的相关看法。

老覃在数天前发布的《朱德指挥部队转移,罗荣桓带头抗命,结果赢得了“最有荣誉之战”》一文中也讲到,罗荣桓投身革命前,他的最初志向是做一名建筑师,从未系统学习过军事。

周恩来早期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工作时,从罗荣桓的同学张沈川的口中听说罗荣桓从没有上过任何军事学校,大为诧异。

说起来,罗荣桓是差一点就上了黄埔军校的,只因一念之差,错过了。

事情是这样的。

1925年,罗荣桓正在青岛大学读书,这一年4月,青岛日资大康、日清、宝来、富士等纱厂的工人,受上海日资纱厂工人罢工胜利的鼓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罢工工人达一万五千余人,得到青岛商会、胶济铁路总工会和上海纺织工会联合会等团体的声援,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

但是,日本资本家在假意退让的背后,加紧了和军阀张宗昌以及胶澳督办温树德的勾结,回头变本加厉,更加残酷地剥削和镇压工人。

工人们针锋相对,举行了更加波澜壮阔的第二次大罢工。

这一次,由于有军阀加入,有军警出动,罢工惨遭武力镇压,工人被打死的打死,被打成重伤的重伤,有数十人被逮捕,有数千人被押回原籍,史称造成“青岛惨案”。

青岛大学的学生悲愤莫名,发起了罢课运动。

罗荣桓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张沈川和彭明晶等人则是其中骨干。

青大学生爱国运动引起了张宗昌和温树德的疯狂镇压。

罗荣桓和张沈川在青岛再也呆不下去了,双双结伴南下,准备到广州投考中山大学。

1926年夏,他们到了上海,见到了上海学联的负责人侯绍裘。

侯绍裘知道他们是青大学生爱国运动的风云人物,极力建议他们到广州去读黄埔军校。

侯绍裘拍着胸脯说:“你们要读黄埔,不用参加入学考试,我写一封介绍信就可以了。”

侯绍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当时是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和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负责人,有推荐青年学生报考黄埔军校的权利和义务。

可以这样说,只要罗荣桓他们点点头,就可以到黄埔军校就读了。

但罗荣桓志不在此,他当时只对数理化课程感兴趣,一心想学习土木建筑,以后做一名建筑师。

张沈川呢,梦想当一名文学家,锐意要报考中山大学的文学院。

两人都毫不犹豫地谢绝了侯绍裘的好意。

到头来,他们都阴差阳错,没有当建筑师和文学家,都投身到了革命队伍中。

罗荣桓非常幸运,他所参加的革命队伍是毛主席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此不离不弃地追随在毛主席身边,成为了毛主席嘴里说的“可以一生共事的人”。

毛主席认识罗荣桓的时间虽然早,但罗荣桓性情恬静、内向,行事低调,有大才而深藏不露。毛主席到了古田会议期间才真正觉察出了罗荣桓有经天纬地之才。



当时,毛主席和刚从上海调到红四军的前委秘书冯文彬在营地外散步,恰巧遇上了罗荣桓,毛主席就指着罗荣桓对冯文彬说:“这是罗荣桓同志,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他,我们发现太晚了。”

老覃在去年10月发布的《和日军干仗,毛主席制定了前无古人的战略,却遭林彪和彭德怀反对》一文中说,1937年8月,红军被改编成了八路军准备开赴抗日战场,毛主席在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红军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当时,包括朱老总、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和林彪等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其中的彭德怀和林彪还当场和毛主席辩论了起来。

而老覃在昨天发布的《开国中将忆罗荣桓用兵之妙:战无不胜,玩弄敌于掌股间,举重若轻》一文讲到,罗荣桓是最能活学活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人,他率领115师骑兵营到达阜平后,在当时还存在国民党的县长的情况下,严格执行毛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的精神,首先组建了中国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独立开展工作。

当日军占领石家庄,国民党的县长张仲孚仓皇逃窜,他又独立自主地安排王平当上了阜平县县长兼保安队长。

毛主席对罗荣桓这一做法大感欣喜。

老覃在《林彪挨的那一枪,是没事瞎逛荡造成的?否,正在执行毛主席的密令》一文中说了, 1938年3月2日,115师师长林彪率部向隰县方向前进时,误中了阎锡山的连哨兵的冷枪,差点丢了性命。

罗荣桓在第一时间致电朱德、彭德怀并报毛主席,报告了林彪负伤情况,请求尽快指定代理人。

当时,毛主席在延安,而朱德和彭德怀作为集总的正副总指挥在山西,两地并没有做任何协商,双双发布了任命通知。

毛主席和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发给罗荣桓的电报是:“林之职务暂时由你兼代”。



而朱德、彭德怀致电在国民党统治区作统战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请他们转蒋介石,提出以三四三旅旅长陈光暂代师长职务。

由于朱德、彭德怀发电报在先,并且已报告了蒋介石,最终由陈光暂代师长职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