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
1927年冬,为了加强干部教育,巩固三湾改编成果,毛泽东在砻市创办了我军第一个干部训练机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教导队,任命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吕赤为教导队队长兼党代表。在黄埔军校时,吕赤和同级同学林彪关系十分要好。性格孤僻的林彪和很多人都少有往来,却偏偏和不是一个班的吕赤颇谈得来。用今天的话说,林彪就是跟着吕赤"混"的"小兄弟"。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意外事件的话,吕赤很可能对中国革命做出比较大的贡献。担任教导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的则是黄埔六期的陈伯钧。陈伯钧和吕赤都是四川达州人,同乡兼校友,难免就有着一股格外的亲切劲。所以,他们平时的工作配合就没得说的,而且,两人之间言行举止都很随便,常常互相开玩笑,挤兑对方。可是,就是因为太随便,因此引出一场惨祸来。
朱、毛红军会师后,红一团教导队便"升格"为红四军教导队。1928年3月,正是春雨潇潇的时候,吕赤率领教导队,配合红一团胜利攻克了湖南酃县。军火库里有一大批"运输大队"刚刚送来的军械物资,因此,红军缴获颇多。
上将陈伯钧
但是,身为支部书记的陈伯钧却铭记着"一切缴获要归公"的要求,说服部队把战利品都按规定上交了,自己则留下了一把从军火库犄角旮旯里捡来的锈迹斑斑,已经无法击发的手枪。手枪,对红军来说,可是货真价实的宝贝。虽然不能使用了,但陈伯钧仍然舍不得丢掉。因为陈伯钧在黄埔军校学过枪械知识,所以,他坚信自己能把枪修好。
但是,吕赤却又开始挤兑陈伯钧了:"这哪里是什么手枪,就是半斤铁,拉都拉不开!你还舍不得丢掉,一看你就是个吝啬鬼……"
可陈伯钧偏偏是个不服输的人,吕赤越是挤兑他,他就越是下定决心要把枪修好。于是,有空就把枪拿出来进行各种捣鼓、擦拭。渐渐地,那些锈被他磨掉了,手枪的扳机也慢慢地可以活动了。
这天,吕赤一大早就带着一个区队到酃县中村圩去打土豪,做群众工作。陈伯钧则留在家里用煤油洗那支手枪。事有凑巧。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吕赤率领部队得胜归来,而陈伯钧也刚好把枪捣鼓好了。这是一把美国生产的自动充填的勃朗宁手枪,又叫"曲尺"手枪,陈伯钧在黄埔军校见过,认识,所以,高兴得不得了,急着要向吕赤"显摆"。于是,拿着枪就向刚迈进院子的吕赤走去,边走边说:"你瞧,这是什么'半斤铁'?!这可是勃朗宁,美国货!"同时,还用食指在扳机上比划着。可是,谁也没想到,枪膛里居然还有一颗子弹!
勃朗宁,曲尺手枪
"砰",随着一声枪响,吕赤应声倒地,瞬间便血流如注。一颗子弹不偏不倚,正好从吕赤的眉心穿入,从后脑穿出。
由于吕赤的威信比较高,所以,事情发生后很多战士非常悲痛,情绪也比较激烈,强烈要求陈伯钧偿命。按当时的军法,打死人是应该偿命的。陈伯钧很快就被拘押起来,只等判决书下来,就押赴刑场了。
但是,也有很多红军战士认为,陈伯钧16岁就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参加秋收起义时,就已经担任了排长,是毛委员改造、整编王佐、袁文才部队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打仗勇敢,立场坚定,是红军中一名年轻有为的干部,就这么被枪毙了,实在可惜,再说,他打死吕赤固然不对,但毕竟是无心之举,与一般的杀人案件还是应该区别对待。他们主张让陈伯钧戴罪立功。
双方都把"状"告到了毛泽东面前。毛泽东对发生这样的事非常痛惜,他对吕赤和陈伯钧都非常了解,知道二人都是好同志。陈伯钧打死吕赤完全是一次意外事故,当然不能简单套用"杀人偿命"进行处理。但是,不管怎么处理陈伯钧,首先必须做通相关战士的思想工作,大家认识上形成统一后,才能对陈伯钧进行处理。
毛泽东让政工人员把陈伯钧的基本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在部队做了介绍:
陈伯钧1910年出生在四川达县河市镇。1923年考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在已加入共产党的四哥的带领下,陈伯钧于1927年2月跑到武汉,考入设在武昌两湖书院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成为罗瑞卿、徐彦刚的同学。在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中,陈伯钧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很快就在咸宁前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汪精卫公开叛变后,形势急转直下,陈伯钧所在的部队原计划经九江前往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却没想到在九江被军阀张发奎缴械,押送到陆军医院附近露营。陈伯钧偷偷约了5个四川学友逃了出来,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打探,得知起义部队已南下广州,便几经周折,来到高安,加入了20军独立团。陈伯钧被任命为团部副官。9月,陈伯钧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3团3营6连1排排长,随后,又参加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跟着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渐渐地,对陈伯钧持同情态度的人越来越多。
毛泽东见时机成熟,便让教导队党支部书记蔡钟和士兵委员会主席张令彬召集战士们开会。毛泽东在会上说:"陈伯钧打死了吕赤,同志们都在议论要陈伯钧抵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已经死了一个好同志,如果再拿一个好同志抵命,是对革命有利还是无利?陈伯钧既然不是有意伤人,我建议还是不要他偿命为好,让他戴罪立功,去完成死了的同志未完成的工作,岂不是对革命更有利?当然,这还得请士兵委员会讨论决定。"
跟着毛委员上井岗
士兵们听完毛泽东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可是杀人了总要受到处罚。于是,毛泽东就罚陈伯钧加倍完成吕赤未能完成的任务,并当着士兵的面打一百板子。但是,打到二十几下时,因大家求情,就没继续打下去。
这件事处理得非常完满,陈伯钧和大家都心服口服。此后,陈伯钧确实就像毛泽东所希望的那样,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号“纤笔如椽”专注国史二十年,竭诚为您揭示历史真相,展示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