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进入蛇年,先祝各位观众老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春节前,人社部、财政部以及各地政府报告均表示2025年会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相当于是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春节过后,养老金调整工作将逐步启动,先是国家层面发布总体调整通知,随后各地人社部门制定方案,最后发布正式通知并开始调整补发,整个流程大概率在上半年完成。
关于增加的比例和金额将是年后广大退休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每年都会有类似这样的疑问:能否给企退人员多加点钱,而给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设置一定的上限呢?
这样的观点存在一定的民意基础。众所周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较高,全国平均养老金金额在7000元以上,而企业退休职工的平均养老金刚过3000元,差不多是事退人员的一半。
给企业退休人员多加一点,控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增长速度,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
从人社部本月召开的2024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好像看到了一定的希望。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将倾向于中低收入人群,这不就是指要给平均养老金显著低于事退人员的企退人员多加一点钱吗?
不过,事情可能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国的养老金调整具体方案经过多年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即上涨时分成多个部分,分别是定额增加额、挂钩增加额和高龄倾斜增加额。
其中,挂钩增加额与累计缴费年限和原本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有关,可以简单理解为原本的养老金越高获得的增加额越多。这部分增加额是一定会在2025年各地养老金调整方案里保留下来的,不可能取消。
能够体现倾向中低收入人群的调整部分是固定增加额,因为不论缴费情况和养老金高低,都是增加相同的金额。
所以我预计在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里各地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定额增加额上,以此达到让中低养老金收入的退休人员得到更高的增长比例的目的。
如前文所说,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水平较低,定额增加额越高对他们而言越有利;相反,平均养老金更高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则希望挂钩调整部分占比更大,这样他们的上涨金额和比例才会更有优势。
相比往年,我们可以期待的是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是否有所“创新”。比如,既然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上涨设置上限是不现实的,那么可不可以在定额增加额以外专门设置一个仅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调整部分呢?
我觉得这是可行的。其实不少地区的方案对某些特殊退休人员有照顾,像上海2024年的方案就规定,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两航起义人员、持有中国海员工会核准颁发起义船员证书的招商局驾船起义人员在常规调整后每人每月再加200元。
可以对企业退休人员设置类似的条款,如达到某个特殊年龄只给他们加钱。比如,正好达到65岁、70岁、75岁和80岁的时候额外增加数十元或小几百元的养老金。
这样做的好处是兼顾了养老金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和提高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实际上山东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就有这样的条款,由此可见是有可行性的。期待这一建议今年能在更多地区的养老金调整方案里兑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